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古今中外知道点最新章节 > 第11节

第11节 免费阅读

地与自由。特别是长子世袭制下许多非长子的贵族不能继承父辈的遗产,只能成为骑士。他们热切盼望一场掠夺性的战争,以实现发家致富的美梦。罗马教廷的号召正中他们下怀。

1095年11月27日,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欧范围内的动员大会。会上他发表了富有煽动性的东侵演说,他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地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教皇还盅惑人们:“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乌尔班二世还承诺,参加远征者如死在途中或战场上,其生前罪愆可获赦免。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十字军东征2

作者:梁功平

克勒芒演讲成为东侵的号角,整个西欧就这样卷入了宗教战争的狂热之中,人们不惜倾家荡产也要以极低的价格拍卖自己最好的财产和昂贵物品,以凑足现款购买路途所需。这使商人们大发横财。在一片激情之中,1096年春,由法国农民组成的十字军首先浩浩荡荡向东方进发了,一场“十字架对弯月的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因为急于摆脱贫困,他们没有等骑士队伍集结好就自行出发,由于缺乏训练,战斗力根本无法和塞尔柱土耳其人抗衡,几乎被消灭殆尽。血的教训打破了西欧农民的发财梦,此后农民参加十字军的热情逐渐减淡。

1097年春天,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了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在宫殿c寺院和民居四处搜掠金银财宝。他们居然订下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这样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军将士人人都发了大财,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十字军的暴行,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起义不断,政权动荡不定。为了维持在东方的统治,罗马教皇和各国封建主又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远征11471149年和第三次十字军远征11891192年,但也只是给东方造成了破坏,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但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意见不合,一气之下撤军回国。德皇腓特烈一世在渡河时不慎淹死。法王腓力二世在和伊斯兰教英雄库尔德人萨拉丁订下休战三年的协议后,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绑架,英国以十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

1202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是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进行的。他致信拜占廷皇帝,要求拜占廷从属于罗马教皇,并参加十字军进攻埃及。他的要求遭到了拒绝。英诺森三世并没有因此改变乘坐威尼斯船只进攻埃及的计划,而威尼斯商人正想垄断地中海贸易,于是在威尼斯商人的怂恿利诱下,十字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拜占廷帝国。这批欧洲骑士,早已忘记了收复“圣地”的圣谕,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十字”的国家。拜占廷帝国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彻底的抢劫和破坏,这加速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衰亡。

由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没有去夺耶路撒冷,所以1212年西方教会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他们宣扬儿童能凭真诚信仰感动上帝创造奇迹,号召各国儿童组织十字军东征。一些老年修士也从旁鼓动,说唯有天真的儿童才有能力收复圣地。少年们激动得不顾父母强烈反对,报名入伍。然而童子军的出征换来的却是大量年幼的生命病死饿死在山道上或者跌落大海的悲剧。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世纪的庄园与骑士1

作者:梁功平

封建领主制度c骑士制度和封建庄园制度,是西欧中古时期显著的社会特点。

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初期,国王对于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无偿地封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称作采邑采邑一词的原意即恩赏,拉丁文为beneficiu查理马特任墨洛温王朝宫相时714741年,进行了改革,实行采邑分封制。这时的采邑指的是承担一定义务的封地。领受采邑者称为“领主”,也称“封臣”。封赐采邑者称为“封主”也称“封君”。加洛林王朝时采邑制大为发展,不但国王封赐采邑,许多大封建主也分赐采邑给自己的封臣。作为采邑封赏的主要是土地,但往往也包括伯爵等国家官职和教会职务。同时,也逐渐形成了采邑制的一些惯例:

第一,受领采邑者必须为封主服骑兵军役,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义务,则采邑应该收回。

第二,受封采邑享用期以封君或封臣在世时为限,双方任何一方死亡,采邑都应交回;但事实上,得到采邑的封臣都力图把采邑变成自己世袭占有的土地。

第三,领受采邑者必须举行受封仪式,领主子孙若想继承采邑,或封主死后领主仍愿继续享用采邑,也必须重新履行受封仪式,以确定领主对封主的效忠关系。

后来随着加洛林王朝的衰落,9世纪以后采邑世袭已成为不可阻遏的趋势,并通过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作为最大的封主,名义上把国家土地视为己有,实际上除了保留王室自留土地外,把多数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也自留部分土地,其余作为采邑分封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国王和每一个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战斗队伍。这样层层受封,形成公爵c伯爵c子爵c男爵c骑士等不同等级的封建主,等级越低,人数越多,骑士为数最多。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c农奴和武装,他们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把以农奴为主的劳动人民压在最底层,对之进行剥削和奴役。

领主对封主是一种附庸关系。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西欧大陆封建社会的一条常规。而实际上,每一个封建主等于是一个小国君,他们往往依仗自己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冲突,只要有一定的力量,附庸也常常反对自己的封主,导致长期混战不休,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其严重的危害。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作为最小的封建主,其身份是军人。当时军人形象极受社会尊敬,因为那时侯战事频繁,在人们观念中,战争属于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在经济领域中,骑士又是封建体制的组成部分,效忠于领主,并通过宣誓等仪式来加强这种纽带关系。在社会阶层方面,贵族可以是作战的骑士,但骑士并不一定是贵族。骑士的主要职责是作战,而不具备贵族所具有的司法权和一些世袭权,是“贵族的随从”,是处于贵族c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世纪的庄园与骑士2

作者:梁功平

当时,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同时骑士还必须从小经受训练,到领主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必须经过“授甲式”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仪式很隆重:在第一天中要进行沐浴和祈祷两个仪式,为的是净化和灵魂。第二天正式授封。当事人必须单膝跪地,宣誓效忠于主人,捍卫宗教,保护妇女,行侠仗义。宣誓完毕后,主人把剑挂在他身上,并用另一出鞘剑的剑背在他背上轻击两下,表示认可。从此,当事人就正式获得了骑士称号。

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以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的称号。不过,骑士无论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来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骑士应该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c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c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c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骑士拥有马匹和重武器的优势。势力大的骑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统治着附近的农村。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c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建立起来,遍布西欧各地,代替了原来的农村公社,成为社会的细胞。封建主拥有庄园的全部土地。田地通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封建主的自用地,由封建主的管家监督农奴在上面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封建主所有;一部分是农奴的份地,由封建主派给各个农奴家庭使用。两种田地各不相连成片,都分成许多小条,分别作为领主自用地和农奴份地,互相错开。耕地一般实行三区轮耕制,即将耕地分为三大部分,每年轮流用于春播c秋播和休闲。农奴在土地上播种什么,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变动。庄园里除了耕地以外,还有树林,用来提供木料和柴薪;有池塘,用来养鱼;有草地,用来放牧牲畜。庄稼收割以后的土地或休耕地,也可以用来放牧。庄园里还设有制造武器c农具c马鞍c织物等的各种作坊,在里面劳动的都是农奴。庄园里需要的一切,从封建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c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只有本庄园无法生产的盐c铁等必需品,从东方国家运来供给封建主的少数精良武器,香料c丝绸和珠宝一类的奢侈品,才从外来商人那里购买。那时候,农业生产的效率很低。手工业同农业紧紧结合在一起,也发展很慢,因此农奴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可以向外面出卖。这种自给自足c很少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使封建庄园成为各自孤立的c闭塞的小圈子。

大封建主拥有许多庄园。庄园里矗立着封建主的宅邸。大封建主的庄园往往建有堡垒。堡垒通常修筑在天然的山岩或人工堆成的土岗上,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外面环绕着宽阔的壕沟,只有通过吊桥才能进入堡垒。堡垒的高处是堡楼,这是利于防御的建筑物,封建主和家属就住在堡楼或其他精美舒适的住所里。堡垒里有仓库,里面堆着粮食和武器;也有阴森森的地牢,里面关着敢于反抗的农奴。封建主混战时抓到的俘虏,也扣押在那里,等待别人来赎。封建主借深沟高垒保卫自己,也从那里出来抢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