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古今中外知道点最新章节 > 第10节

第10节 免费阅读

史上的诺曼王朝。诺曼征服是先进社会集团对落后社会集团的战争。威廉的胜利不仅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移植到英国,而且在经济c社会c文化c军事等方面改变了英国的面貌,使英国同西欧大陆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威廉一世10661087年没收大部分战败c逃亡和被杀死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土地,然后分封给自己的亲兵c近臣和诺曼底来的僧侣贵族。他效法大陆欧洲的做法,制订一套封建等级制度。1086年8月1日,威廉在索尔兹伯里召开效忠宣誓大会,要求英国所有领主对他行“臣服礼”。为摸清国家的经济状况c确定土地税额和封臣的封建义务,威廉于1086年任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全英范围内调查土地c户籍人口c封建主和农奴c庄园等的情况,于第二年编成土地赋役调查手册。由于调查过程进行得严厉,清查项目细致无遗,人们把它比做面临“末日审判”一样,称调查册为末日审判书d一sdayb一一k。它将各种依附者简化为维兰和边地农,即农奴阶级的主要成分。维兰是拥有约30英亩份地的农奴,可以使用庄园的牧场和林地,每周为领主服劳役34天,须交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负担包括遗产税c结婚税c大小什一税等在内的各种苛捐杂税。他们的民事案件必须在庄园法庭上审理。维兰占英国人口总数的38。边地农占32,约拥有五英亩土地,他们每周须服劳役一天,农忙时增加,同样要负担各种租税义务。

诺曼征服的另外一个后果是英国王权的加强,威廉一世不仅镇压英国贵族的叛乱,而且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根据末日审判书提供的材料,享有170个贵族爵位的诺曼底人外来者,占有英格兰全部地租的将近一半73万镑中的3万镑。这些贵族,加上他们的属下c附庸c侍从,共约一万人。国王威廉与大小封建主之间建立了主从关系,因而成为整个封建统治结构的核心。他不但依靠诺曼底贵族加强王权,而且大量任用诺曼底人充当英格兰教会的高级职位,并把全国14的土地赏赐给教会。于此同时,高级教士还承担为国王提供兵役c祈祷和咨询等义务。每当他提名一位新主教时,就首先接受主教的臣服与效忠,然后授予象征宗教权力的权戒与权仗,再正式就职。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

作者:梁功平

自由大宪章和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

诺曼征服之初,诺曼王朝在政治c军事和财政上都曾居于优势,但威廉死后,特别是其子亨利一世死后,诺曼王朝陷入长达20年的内战,王权受到削弱。

1154年,威廉一世的孙女玛提尔达的儿子法国安茹伯爵亨利继承英国王位,史称亨利二世11541189年,开始了英国史上的安茹王朝11541399年,或称金雀花王朝得名于杰弗利所喜欢戴的金雀花。

亨利当政时期,实行改革,重振王权。政治上,他整顿中央行政机构,恢复诺曼王朝的御前贵族会议,作为国王的咨询机构。他重建国王宫廷和财政部,设置枢密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官职。军事上,允许一部分骑士缴纳“盾牌钱”后免服兵役,这部分钱则用来雇佣骑士服役,自由民必须按财产状况自备装备为国王服军役。亨利二世也在司法上扩大了王权。他任用一批法律专家,参照罗马法律c法国诺曼底法律和英国各地的习惯法,统一英国法律,并将亨利一世时期的巡回法官改成巡回法庭。巡回法庭按期巡游各地,接受民间诉讼,加强中央的司法权和对地方的控制。审判方式上则采用陪审团制度和宣誓作证法代替原始落后的“神命裁判法”和决斗。这样就削弱了领主法庭的传统影响,而国王法庭对骑士c市民和自由农民的保护则提高了国王的威望。

亨利二世的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王权,但在“狮心王”理查11891199年在位和无地王约翰11991216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王权却有所弱化。“狮心王”理查残暴无道,而且长年征战在外,毫无建树。无地王约翰则丧失了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从而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他任意没收附庸的领地,干涉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力,激起大封建主的愤怒。为筹措对法作战军费,他加征额外捐税,兵役免除税从1154到1199年间增加11倍,而到1216年又增加了11倍,使过去一向支持国王的骑士和市民倒向诸侯。教会也因国王干涉其选举c增加税收而站在诸侯一边。在对法作战上,无地王约翰也是连遭败绩。

1213年8月25日,在圣保罗教堂召开的贵族会议上,坎特伯雷大主教斯提芬朗顿宣读了亨利一世加冕时颁布的缓和教俗矛盾的特权令。1214年,北方贵族拒绝交付约翰王勒索的兵役免除税。1215年初,他们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教会c小封建主和市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各阶层的联合行动压力下,约翰王同意在兰尼米德草地举行会谈。1215年6月中旬,约翰王被迫在朗顿和贵族们拟定的“自由大宪章”上签字。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2

作者:梁功平

大宪章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法律文献,全文共63条,旨在限制王权,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不受侵犯。大宪章宣称,英国教会享有自由,其权利不受干扰,其自由不受侵犯。不经大贵族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领主征派赋税。国王承认教会的选举自由,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c监禁和放逐。

大宪章的签订,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为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经验。大宪章表明,在反对封建暴政的斗争中,骑士和市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如果说亨利二世时期是英国封建习惯法形成的开端,那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宪章的基本原则法律至上和保障人权则逐渐被承认为英国立宪政治的基础,仍有某些积极意义。

“自由大宪章”虽然多少调整了封建等级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根本解决英王与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1258年,以西蒙德孟福约12061265年为首的贵族发动兵变,迫使英王亨利三世签订了牛津条例,要求国王按照习惯及与重臣协商的原则治理国家。由国王的12名宫廷会议成员和15名诸侯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在牛津举行,共商国是。牛津会议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少数贵族,实际实行贵族寡头统治。

与约翰王无意遵守大宪章一样,亨利三世也于1262年取消牛津条例,导致贵族公开叛乱。不久贵族们获胜。1265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史上的首次议会,除5名伯爵c18名男爵与会外,还有每郡两名骑士代表和每个大城市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一般认为,它是英国议会制的开端,是议会君主制形成的标志。亨利三世之子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登位后发动对威尔士c苏格兰和法国的战争。为筹措战争费用,1295年召开由各封建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人员组成与1265年的议会相同,由于以后历届议会的召开均以此为典范,所以人称1295年的议会为“模范议会”,它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上一章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上一章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欧洲

王位争夺引发的大战1

作者:梁功平

王位争夺引发的大战英法百年战争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隔海相望的邻邦在13371453年发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这场战争起因十分复杂,包括王位继承问题c领土争端以及对佛兰德尔的争夺等问题。

长期以来,英国王室一直和法国贵族通婚,英国的诺曼王朝10661154年和安如王朝11541399年都由法国封建主创立,因此英王室在法国法国境内北部沿海一带拥有大片领地。后来一些领地相继被法王收回,但这时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仍在英国手中。于是英国想扩大领土,法国想完成统一,双方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干戈相向。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因为他没有男性继承人,加佩王朝绝嗣。法国三级会议推举查理四世的堂弟瓦罗亚家族的腓力继位,是为腓力六世13281350在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之母是腓力四世之妹,他以法王外孙资格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但法国以女子无继承权为由加以拒绝。爱德华三世不甘失败,伺机报复。

另外,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尔毛纺织业发达,物富民殷。而当地又是英国羊毛最重要的销售地区,羊毛输出是英王的重要财源。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的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以对法国施加压力,腓力六世则下令没收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两国关系日益恶化。火上浇油的是,佛兰德尔地区虽然在政治上隶属法国,但在经济上却和英国关系更为密切。为了保持纺织原料来源,佛兰德尔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1337年英法两国互相宣战,战争爆发。1340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舰队,控制英吉利海峡,一场百年战争从此在法国的领土上展开。

1346年英法两军在法国北部克勒西小镇进行了第一次大战,双方国王均亲自上阵。英军以步兵和弓箭手作为主力,骑兵则分布在两翼。而法军则以骑士为主力,从热那亚雇来一批椅披弓箭手配合作战,兵阵杂乱无章,如同乌合之众。结果英军以3名骑士和大约40名步兵的损失,打死了1500名法国骑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