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乘入楞伽经-入楞伽经最新章节 > 第29节

第29节 免费阅读

是佛为了众生们解脱远离妄想的困扰,说这些妄想都是不实在的。为了遮止众生们落在著有著无的固执里,以或有或无为自性而生起执著。甚之还执著圣智内证所行,认为是别有一种境界,因此堕在有所见c有所得的谬执里。却说空无自性为非法,而说实有圣智自性后相可得。”佛说:“我不是说空无自性为非法,也不是以堕在有所见c有所得中为圣智内证自性的事。而是为了避免众生以落空为恐怖的心理,才说出这种反复的论证。因为众生自无始以来,都执著自性是有自性之相,证得自性之相,才为圣境界的事。为了劝止人们对自性的执著,我才说一切法空。大慧啊我不说自性有自性之相,但是我安住在自得的如实空法之中,远离颠倒惑乱的相和见,离自心现量,见知外性非性c得三解脱的如实法印,以此印证所有的一切法,对于自性本来面目得到自在观察的自觉住,远离有无二见。

佛法宗纲的说明

“再次,大慧啊大乘道的菩萨们,不应该立一切法不生为宗旨。为什么呢因为所谓一切法,原来是非性的,说是不生,即已着初因之相了。所以主张此说者,所立的宗,就不成立。为什么说一切法不生,不能成立为宗呢因为他所立的宗,还是相对待的不生是与生生相对待。而且他所立的不生,也还是在一切法的一切范围以内,自己却不能破除不生的观念啊所以说立不生而为宗者,不攻而自破。再说,有一不生,或是本无而不生,那他所立的宗,也还是入于一切性的范围,况且有无之相,追根究本,就根本不可得。如果他以不生为宗,以一切性都不生而立宗,那他自宗也就不能成立。因为无论有或无的性相既然根本不生了,就不应该立宗了。即使用因明的五分论方法去辨证,也会错误多端的;总之,这些立宗之说,他的宗旨和初因,是可以辗转为因,是非纷然的。况且既已立宗,就落在有为有作之中,所以说不应该以任何一法而立宗。由这个一切法不生为宗的道理,推而广之,所谓一切法空,乃至于一切无自性,也都不应立宗了。然而大乘菩萨们,为什么又说一切法都如梦似幻呢所谓似梦如幻,并不是绝对没有的,只是象征它的不实在,说明它的不永存罢了。一切法虽然出现,但不永存,所以说一切法都是如梦似幻的,这说是为了除去无智凡夫们的恐怖落空心理。因为无智凡夫们,平常都堕在有或无的见解里,如果要使他们不致对有无很难把捉而生恐怖,为此而远离大乘之道,故以梦幻来说明。”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

这是说:所谓自性,原来是无自性可得,所以亦无名言可说。此中既无事和相之可得,更无相续的所依和能依,只因凡夫愚痴,以妄想推测自性,犹如逐臭不舍,但于行尸走肉上而起恶觉,其愚叹为观止。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

这是说:如果认为一切法不生,便是立论的宗旨,那不是我说的法,而是外道的见解。如果一切毕竟不生,何以一切不生的自性,却有待于因缘生法呢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

这是说:如果是大智慧者,决不会有一切法不生的观念。因为一切法,确借因缘而生起,这岂不与他的宗旨相违背吗所以正觉者,应当舍除这些过失。

譬如翳目视。妄见垂发相。计着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这是说:譬如有眼病的人,幻觉空中有毛轮如垂发等现象。那些执著于自性的人,也和有眼病的人一样,都只是愚痴无智,自生邪曲的想象而已。

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施设事自性。思惟起妄想。

这是说:即如所说的三有欲界c色界c无色界的情状,也是本来并无自性和事实的存在。但为了名词思辨上的设立,才描述它的作用,凡夫们却于此中生起了妄想。

相事设言教。息乱极震掉。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

这是说:所有的名相和名相所指的事实c都是为了思惟辨证时的方便而成立的。如果执著名相,把它当作实法,便将徒乱人意,使人们意乱神迷,为妄想所摄而增加散乱了。学佛的人们,要能超出于名相的藩篱,不要分别它的有和无才对。

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

这是说:譬如狂渴时的麋鹿,反误以荒野里的焰影是水,拼命去追求它。无智凡夫,追逐于世间事物和执著于名相,也犹如渴鹿逐水一样。唯有圣者,方能解脱这些妄见。

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远离于生灭。游行无所有。

这是说:圣者的境界,是亲证一切法的本来清净,已得到了三解脱的三昧,远离了一切的生灭心,游行于无所有的寂灭境界中。

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

这是说:若能从了无所有处修行,不要分别所谓自性和非自性等等,自然就性相平等,由此可生圣果了。

云何性非性。云何为平等。谓彼心不知。内外极漂动。

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

这是说:所谓性和非性,以及如何是自性平等的境界呢那就是说人们不能彻底了解身心内外诸法,都是无常而无自性可得的,所以妄想分别,漂流在内外境界现象之中。如果能够破除妄想执著,自然就可以见到自性平等的境界了。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世尊,有尔焰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c应是智c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智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