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乘入楞伽经-入楞伽经最新章节 > 第28节

第28节 免费阅读

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识与智的差别

佛说:“我现在应当一说智与识的不同情形,你们了解智与识的不同现象后,就容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大慧啊

智有三种,所谓:世间智c出世间智c出世间上上智。什么叫做世间智呢就是一切外道和凡夫们,

执著世间一切事理的有或无的知识。什么叫作出世间智呢就是一切声闻c缘觉们,堕在自己或随众所希求出离尘世的执著里。什么叫作出世间上上智能呢那就是诸佛菩萨们,观世间和出世间,是幻现暂有的,见到万法从本以来,就不生不灭,离有离无而入于如来果地。人无我和法无我,都本来是自性如如,不假修证的。

大慧啊那生灭的就是识,不生不灭的就是智。其次,堕在有相可得,或无相可得的,以及堕在有无种种相和因中的便是识,超有元之相的便是智。再其次,增益习气的便是识,

不增益习气的便是智。

复次有三种智,那就是知生灭之智,知自相和共相之智,知不生不灭之智。复次,无挂碍相的便是智,种种境界有挂碍相的便是识。复次,根c尘c识三事和合而生的作用便是识,无事于心,自性无生的便是智,复次,有所得相的便是识,无所得相便是智。智是出于修行自觉内证之法,证入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以譬喻如水个明月的境界。”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这是说:凡是吸收采集业力习气的便是识。反之,不吸收采集业力习气的便是智。依着无所得的智境界,来观察一切万法,彻底通达它的一无所有便是解脱境界。

逮得内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

这是说:自觉内证智相,住于了无所得之境,渐渐得到自在无碍之力,就名为智慧之力。凡是为境界所缚的,便都是妄想心意识,而自觉内证妄想心的便是智。只要常住了无所有的殊胜境界,由此就可以发生慧力。

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

这是说:有相或无相,空和有,出世和入世等境界,无非都是心意识的思想分别作用。无分别,离一切相,都无所住,才是真正的佛法,这是和一般声闻沉空住寂的法门不同的。由此得到毕竟寂静的无生法忍,成就如来的清净智慧,生起善解的胜义,远离一切烦恼的执著。

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

这是说:如来具有上述的三种智,由此而得到圣自在的真果,不仅能够普遍了解意识妄想的思惟现象,而且也完今了解世间和出世间的内外诸法之自性。

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这是说:声闻和缘觉二乘圣人们的智慧,是不能了解这个道理的。因为他们沉空住寂,离有入无,还是著相。避有著空,便执著空为自性,还都是声闻的教法,没有真实的证觉。如果超越二乘的心量,证如万法唯心所现才是如来的清净智慧。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转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非如彼妄想然世间缘起如揵闼婆城

世间缘起的空见

佛说:“其次,外道的学者们,有九种转变的理论,他们根据这九种转变的道理,作为生命转变的空见。那就是所谓形处转变形体转变c相转变现象转变c因转变起因转变c成转变情况转变c见转变所见转变c性转变性质转变c缘分明转变所缘转变c所作分明转变作用转变c事转变事实转变,这就是外道学者们九种转变的见解。一切外道们,都由于这九种见解,或者说有,或者说无,用它来说明生命转变的理论。什么是形处转变呢就是说:他们根据形体的变异,譬如金子变作一切器皿和其他的东西,从表面看来,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了。但是无论形象如何转变,金子的自性还是一样的;同理,宇宙无有的一切物理,虽然形变但自性仍然是不变的。可是有些外道学者们,产生上面听说的种种妄想,乃至以此妄见妄想而概括一切事物。其实,他们的见解和理论,似通而又不通的;因为都是由于妄想而生,徒有名言,并天实义。例如乳类一变而为酥油醐酪,米麦水果等物变为酒浆,只因时节因缘成熟,它的变化是当然的。一切万有形相性质的转变,也是如此的。但是一般外道们,就在这种情形中发生妄想和妄见,却不知道它的本来自性并没有转变。所以他们说有说无,都是向自心现量境外求法,所说酌一切性都非实性。大慧啊这些都是由于愚痴凡夫们,自己妄想的熏习所生。其实,一切万法,从本以来,自性就并无生灭,只如人们在梦幻之中,生出色相形状等不同的境界,醒了以后,却是了无一物可得。”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