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最新章节 > 第8节

第8节 免费阅读

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c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c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具体准则c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2007年11月16日和2008年8月7日财政部又分别印发了第1号和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二基本准则的作用

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c会计基本假设c会计信息质量要求c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c计量原则c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明确规定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

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c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发展c创新,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具体准则中尚未规范但又急需处理,这时,企业不仅应当对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处理,而且在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准则的要求,尤其是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基本准则不仅扮演着具体准则制定依据的角色,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c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

二c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

基本准则的制定吸收了当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前会计实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动态,构建起了完整c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从不同角度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是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c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三是关于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五是关于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c计量原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c负债c所有者权益c收入c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各要素进行严格定义。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以历史成果为基础,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c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c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六是关于财务报告。基本准则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明确了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c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

本章着重讲解了财务报告目标c会计基本假设c会计基础c会计信息质量要求c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c财务报告等问题。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c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c财务报告目标

基本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保护投资者利益c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彰显了财务报告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c债权人c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产权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加关心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帮助其做出决策,比如决定是否应当买进c持有或者卖出企业的股票或者股权,他们还需要信息来帮助其评估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等。因此,基本准则将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现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c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c费用c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c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c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c偿债能力c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c时间和风险等。

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还有债权人c政府及有关部门c社会公众等。例如,企业贷款人c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信息来评估企业能否如期支付贷款本金及其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购货款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c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c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他们需要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c制定税收政策c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对所在地经济做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c刺激消费c提供社区服务等,因此,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及其能力c经营效益及其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要。应当讲,这些使用者的许多信息需求是共同的。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况下,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c有效运用这些资产。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c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为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其受托责任观是统一的,投资者出资委托企业管理层经营,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从而进行可持续投资;企业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能够更好地持续履行受托责任,以为投资者提供回报,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构成企业经营者的目标。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有机统一的。

二c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c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c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