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婉约词最新章节 > 第 19 章

第 19 章 免费阅读

,容我醉时眠。

【注释】

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

②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③午yīn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④乌鸢:即乌鸦。

⑤溅溅:流水声。

⑥社燕:燕子当春社时节往北飞,秋社时节往南飞,故称社燕。

⑦瀚海:指沙漠。

⑧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

⑨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评解】

这首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

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下片抒飘流之哀。结句以“醉眠”暗示倦客心情。词意蕴藉而余味不尽。

【集评】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诗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衣润费炉烟”,景语也,景在“费”字。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

如《满庭芳》上半阕云:“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正拟纵乐矣;下忽接云:“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时眠。”是乌鸢虽乐,社燕自若;

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激烈,沉郁顷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

周济《宋四家词选》:体物入微,夹入上下文,中似褒似贬,神味最远。

黄蓼园《寥园词选》:此必其出知顺昌后所作。前三句见春光已去。

“地卑”至“九江船”,言其地之僻也。“年年”三句,见宦情如逆旅。

“且莫思”句至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

郑文焯《郑校清真集》:案《清真集》强焕序云:溧水为负山之色,待制周公元佑癸酉为邑长于斯,所治后圃有亭曰“姑shè”,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此云无想山,盖亦美成所居名,亦神仙家言也。

陈洵《海绡说词》:方喜嘉树,旋苦地卑;正羡乌鸢,又怀芦竹;人生苦乐万变,年年为客,何时了乎!且莫思身外,则一齐放下。急管繁弦,徒增烦恼,固不如醉眠之自在耳。词境静穆,想见襟度,柳七所不能为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在溧水作。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极细密;下片抒飘流之哀,极宛转。“风老”二句,实写景物之美。莺老梅肥,绿yīn如幄,其境可思。

“地卑”二句,承上,言所处之幽静。江南四月,雨多树密,加之地卑山近,故湿重衣润而费炉烟,是静中体会之所得。“人静”句,用杜诗,增一“自”字,殊有韵味。

“小桥”句,亦静境。“凭阑久”,承上。“黄芦”句,用白香山诗,言所居卑湿,恐如香山当年之住湓江也。换头,自叹身世,文笔曲折。叹年年如秋燕之飘流。“且莫思”

句,以撇作转,劝人行乐,意自杜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出。“憔悴”

两句,又作一转,言虽强抑悲怀,不思身外,但当筵之管弦,又令人难以为情。“歌筵畔”一句,再转作收。言愁思无已,惟有借醉眠以了之也。

苏幕遮

燎①沉香,消溽暑②。鸟雀呼晴,侵晓③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④,久作长安⑤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⑥。

【注释】

①燎:燃。沉香:水沉木制成的薰香。

②溽暑:盛夏湿热天气。

②侵晓:破晓,天刚亮。

④吴门:本为苏州别名,此指古属三吴之地的钱境(杭州)。

⑤长安:借指北宋汴京。

⑥芙蓉浦:长着荷花的水边。

【评解】

此词写异地乡思。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下片由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末句“芙蓉”,与上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胡云翼《宋词选》: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着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兰陵王 柳

柳yīn直,烟①里丝丝弄碧②。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③,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④。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⑤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⑥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①柳yīn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yīn影很直。

②烟:即雾。丝丝弄碧:柳条随风飞舞,闪弄其嫩绿的姿色。

③故国:故乡,亦指旧游之地。

④梨花榆火催寒食:此jiāo饯别是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古代寒食节禁火,朝廷于清明赐榆火予百官。

⑤迢递:遥远。

⑥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评解】

此词以“柳”为题,托物起兴,抒写离情。全词首段写景,二段写别时的感想,三段写别后的愁怀。通篇构思工巧、严谨,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咏柳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虚入实,情景jiāo融,恰当地表达出词人缠绵忧伤的情怀。

【集评】

毛《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其谱传自赵忠简家。忠简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遇宣和大晟府协律郎某,叩获九重故谱,因令家伎以习之,遂流传于外。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如《兰陵王》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柳过千尺”。久客流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

美成则不然,“闻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遥遥挽合,妙在才yù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