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孝经最新章节 > 第 2 章

第 2 章 免费阅读

博爱广敬之道。以此教化人民,规范天下。章中首二句的意思是爱亲者也

同样是爱他人的,敬亲人者也不会怠慢他人,即博爱广敬是真正爱敬亲人之

道。

章末引文出自《尚书吕刑》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

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大 意

本章言诸侯之孝。诸侯作为一方之君,上有天子,下有人民,职责甚重。

诸侯之孝体现在以不骄和守法来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富贵,进而保住社稷、庇

护人民。可见诸侯孝之与否全在于能否持久地保住自己的封国。

文末之诗出自《诗经小雅小》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

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

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

匪懈,以事一人。”

大 意

本章言卿大夫之孝。作为居于臣僚地位的卿大夫,上有谏君之责,下有

抚民之任,故其孝以所言所行来体现。文中认为,卿大夫孝之与否有三项标

准:一为言行遵奉先王法道;二为言行正确;三是言行受到天下赞誉。做到

这三条,就可以保住宗庙。文中的“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指的是其言行

唯以先王之法言、德行为标准,决不旁及其他。

章末之诗引自《诗经大雅蒸民》。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

所生。”

大 意

本章言士之孝。士居统治群体的基层,对内需奉养亲人,对外要效力君

上,因而孝在其生活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家中:事

母偏重于爱,事父则在爱的同时又加之以敬;在外,则以敬为主。这样就能

做到忠顺,保住禄位和祭祀。

文末之诗出自《诗经小雅小宛》。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

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大 意

此章言庶人之孝。庶人是普通百姓,他们靠劳动生存。因此对庶人而言,

孝的最基本内容是按照春生夏长的自然规律,播种收获,靠土地获得生活资

源,然后谨身节用供养父母。本章最后对孝进行总结,指出不论何人,如不

力行孝道,灾难必及于身。“谨身”指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即首章“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意。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

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

云: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大 意

三才指天、地、人。本章从更广阔的范围对孝加以阐述:孝是自然规律

的体现和精髓,也是人的行为准则。人间盛世,无不是取法天地之规律并加

以利用而后出现的,先王之世就是如此。这种把孝扩大化的做法显然是庸俗

和不准确的,这是需加注意的地方。

章末之诗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公、侯、

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

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

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

四国顺之。’”

大 意

本章阐述以孝治国的好处。文中首先举出昔日贤明之君以孝治国的经

验,指出这样做可以得天下欢心,“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活人和亡

灵都各得其所,于是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文末所引,出自《诗经大雅抑》。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xìng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

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

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xìng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

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

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

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

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大 意

本章分为二个部分,自“曾子曰”至“又何以加于孝乎”为第一部分,

自“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以下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圣人的最

高德行是孝。文中举周公为例,认为周公能令后稷配天、文王配上帝,因而

四海来祭,这是无以复加的孝,也是圣人之德的最高表现;第二部分讲述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