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41 章

第 41 章 免费阅读

视事五日,乃以读之闲出游,筋于坛。轻云蒙笼,风师不惊。文沦若彀,容裔dàng漾,与天上下。俄而东南雄虹起,亘空若银桥,婉蜒而下饮于海。惊流喷蹙,玑贝万斛;飞跃注shè,若五金之在熔;芒顽绚烂,毗触睛眩。已徐徐缩入海,既久之。顾见龟矾、大小竹诸岛,云气骤变,峰屿尽改,或断或续,或方或圆,或峻或衍,或英或坯,或陟或密,或堕或赚,或浸漶波浪,或斗chā入汉,或为鸱,或为伏虬、为虎豹者不一。童子趋而前曰:“是其将市乎?”忽大风发,吹云散,不果市。

余慨然谓姜君曰:“呜呼!此奇衰之士所得而影响其君,为始若武者哉!彼其惊幻之熹微,叹光景之慌惚,以为其下真若有神仙者焉,思竭天下之力以从之,而竟不可得。不知其泡沫之躯,倏然而灭,为兹海之云气久矣。夫身挟名而俱尽者何限!乃南望田横之岛,则隐隐负生色焉,然于读鲁仲连被发蹈海之书,蝉蜕物表,视斯人未尝不愉悦俱失也。呜呼!古所谓神仙不死者,是欤?非邪?”姜君不答,第趣觞余。醉而归。

题记:王世贞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他在文学上提倡“文必秦汉”的主张,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用语质朴古拙。这篇游记小品前半篇写景,作者登高远眺,海天苍茫,虹起东南,势若银桥,光芒四shè,令人目眩神动。忽而云气骤变,峰屿变幻,或方或圆,或像蚊龙,或似虎豹,千姿百态。把海市之前的神奇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神奇只是瞬间的幻景,作者在惊叹之余,不禁深深思考,“古所谓神仙不死者,是欤?非耶?”由此联想到秦皇、汉武。他们迷信方士、求仙问道、希望在仙山求得长生不老之术以逃脱生命的轮回,但终究还是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之中了。讽刺含蓄、委婉,哲理深刻。时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设坛打醮,服食求仙,朝政大乱。作者此文于当时也有其现实意义。

文章结构清楚,写景、抒情、议论相得益彰。文笔灵动,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造意象的高超本领。

●明朝岳阳纪行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比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yù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严,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题记:这篇游记小品,短小简洁,清丽自然,极富情韵。起笔扣住“行”字点明地点、距离,又以“水如明镜,山似青螺”八个字勾出山、水的特征以及山水相映之趣,总写出洞庭湖山水的旖旎。然后着笔其“最奇者”:虽仅三十里,然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一奇。旭光落照,皆共一处。二奇。山之奇,更衬托了江水萦回之趣,令人玩味不已。

第二段写过岳阳时被风浪所阻,无法畅游洞庭而发的奇想。小修作(诅柳秀才文),戏以风浪为柳秀才所兴,美丽的神话传说给文章增添了几分浪漫。湖上狂风大作,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传神地写出了洞庭磅礴的气势。

文章将自然与心境有机地揉合起来,充满了情趣。

作者简介: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明神宗万历进士,官右庶子。与弟宏道、中道齐名,人称“三袁”。他们在文学上崇尚本色,反对摹拟,史称“公安派”。他对白居易、苏轼尤为推崇,故名其斋为“白苏斋”。有《白苏斋集》。

●明朝大别山

江、汉会合处,大别山隆然若巨鳌浮水上。晴门阁踞其首,方亭踞其背,遐瞩远瞻,阁不如亭。予攀萝坐亭上,则两腋下晶晶万顷,舟樯顺逆,皆挂风帆,如蛱蝶成队,上下飞舞。远眺则白浪百里,皆在目中,浸远渐细,飓尺会城。千门万户,鱼鳞参差,蜂案层累。

余位山中,饱看二日。朝则饮烟,暮则返照,浓淡掩映,备请变态。独讯鹦鹉洲不知所在?余因叹标衡掉腐儒三寸舌,轻捋虎须,其死于锻锡翁手,因无足怪。所可恨者,阿瞒盖世jiān雄,谋士如雨,猛将如云,而孔北海以一褊急书生荐,何说乎?卒使之发颠狂,丧身失命,岂惟不识曹,亦不识衡矣。

题记:这篇小品前部分描写风景,后部分感慨怀古。描写风景,多着墨于水,山“若巨鳌浮水上”,写出江面的宽广浩渺和波涛汹涌。从方亭遐瞩远瞻,长江、汉水会合处晶晶万顷,碧波鳞鳞;汪中百舸争流,风帆竞发,远望如蚊蝶成队,上下飞舞;写出辽阔江面的无限生机。喻船小如蛱蝶,新奇生动,具有强烈的审美效应。再纵目远眺,白浪百里,渐远渐细,直至水与天接。江边的城市,千门万户,如鱼鳞参差、蜂巢层累,写出江边的繁华景象。作者如一个高明的摄影师,捕捉的镜头,诗情画意,历历在目。

后部分先略写山中朝暮之问风景的变化多端,用“饱看”二字点出了作者的欣赏和眷恋之情。而后由鹦鹉洲的“不知所在”,联想起东汉《鹦鹉赋》的作者称衡,叹息其“轻捋虎须”而丧命,责怪孔北海“不识曹,亦不识衡”,反映出作者明哲保身:远祸求安的处世思想。

●明朝锦石洲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七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麓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于朝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广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渺,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嗟乎!此番归去,yù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题记:本文清洁雅丽,天真烂漫。文章先抓住“锦石”二字,大量运用比拟,着力描绘石子的美。如: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或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或类圭玉,青色间杂红纹,如秋之晚霞;或黑地布金彩,形似小李将军……形色俱绝,千钱一枚。、后写作者与诸舅及两弟游洲中,相互唱和,共叙天lún之乐,连作者之外公也不顾老迈而失其童真,飞舟前来聚会,吟诗抒怀。独抒xìng灵,风流惆傥,天真放佚,乃三袁家风矣。可谓锦石洲上三袁家,石铺锦绣才抒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