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38 章

第 38 章 免费阅读

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历官浙江左布政使。钱宁以钞二万鬻于浙,公卿台谏不敢言,良永讼诛之。世宗时官至右副都御史,卒谥简肃。撰有《方简肃文集》十卷。

●明朝游齐云山记

环休宁县山皆平远,不足以当大观,出县西二十里,至白岳岭山始高,峰始奇。石路盘回如线,游者肩舆缘梯而升,至以双曳前后,其甚处辄下,行拊背,或行不能步。

自白岳西南行五里至桃源岭,重岩夹峙,上结小屋以临风,曰“中和亭”。立亭心下视,已数百仞,田田茅屋,秩秩如画。亭下二巨石蹲伏,色黛黑,中有白质成突晴,曰石鳖坞。坞旁大壑深不得其底,但闻水声溅溅出树间,曰“桃花涧”。循涧南行里余至独耸岩,苍然峭壁,横截一山,近西乃有石罅,方广若门,盖天造以通游者。门首石楠一株,其大数围,四顾门下诸石,如伏犀驯象,不可狎玩。入石门,东南联岩如城,悬石四覆,势yù飞坠,其一曰弥陀岩,岩屋不逾丈;第二曰观音岩,视弥陀稍劣。前一石,色正绿,昂喙而尾,曰鹦鹉石;第三日罗汉洞,稍加大焉。二石龙循洞门旁出,鳞骨隐隐,蹴之,疑为石子所砌,谛视之,石ròu相粘,复意其为真龙也。洞深二十余里,束炬东出,可抵县之兰溪渡,然愈入愈狭,莫敢为之导者;第四曰龙王岩,视观音加劣。岩上飞泉洒洒,落岩下如雨,四时不竭,曰珍珠帘。潴水沸散于西涧,曰龙池泉。西山献有虎迹,如泥淖所印者,曰黑虎岭。黑虎西行,折南里余至车南二里余至玄武观后,一山突起如屏,倚天正立,所谓齐云岩也。古松数十,夭矫如虬龙,皆数百年物。观左一峰曰石鼓,右一峰曰石钟,夹屏两峰曰辇辂,皆以其形名。观前溪水如带,委蛇而东,为石桥以度。南直观门数百步,一峰挺前,拔出莽苍中,不与群山相属,曰香炉峰。桥西数百步,高岩中断,一小峰离立涧下,曰舍身崖。岩西二里余,五峰差列,如群仙冠下天际,以向齐云,曰五老峰。西北闻有沉香洞,人迹罕至,草木蒙翳,时有蛇虎潜其中,不能往也。

游者始入,率以白岳高;至桃源,白岳已在其下;至车,则桃源又下;至齐云,则车益下。盖于此可以见天之高,地之迥,杳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题记:环县诸山的“平远无奇”,正是胜景层出不穷的白岳岭的反衬。作者对山中众多胜迹,如石鳖坞、鹦鹉石、独耸岩、石龙、珍珠帘等,虽不过随手点染,着墨不多,却各具特色。这不仅由于作者遣词造句简洁明了,而且由于他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绘形绘色,如鹦鹉石的色绿,昂喙而尾,五老峰的五峰差列,如群仙冠下凡等。而石龙的描绘,由于熔铸了作者的考察动作和怀疑心理,更是神似乱真。结尾给人哲理的启示:天高地迥,探索不止,胜境不尽。

作者简介:程敏政(约1445-1499),字克勤,休宁(今属安徽)人。明代文学家。成化进士,直讲东宫,官至礼部右待郎。学问渊博,文与李东阳齐名。有《宋遗民录》、《篁墩集》;编有《明文衡》、《新安文献志》等。

●明朝夜渡两关记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yù行。但已问驿史,吏绐言:“须晚尚可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淋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查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淋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辟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淋。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题记: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历险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的描写绝不雷同。夜渡清流是因误听“驿史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作者“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两次渡关的情形和作者的写法也各异。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了束燎,使草木萧飒有声,渲染了险情;第二次因无束燎,所以怪石更显狰狞,以至尺马咳人。第一次人们犹能“呼噪不已,铜钲哄发”以壮胆;第二次人们“却顾反走,颠仆枕藉”,竟至“强之大噪”亦不能了。作者两次渡关后的心情也不尽相同。他分别用与此两关有关的历史典故来衬托心情,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处,所以作者有此游虽险而奇冠平生的庆幸;昭关是伍子胥厄之地,所以作者先“自分恐不可免”,后有“恍然自失,如更生者”这种死里逃生的感受。在两次历险间,作者穿chā了“俨若武陵、仇池”的景色描写,使文章张弛有致,起伏跌宕。

●明朝游沂山记

季夏癸巳日黎明,出蒙yīn城。雾大涨,山弥谷盈,已犹不收。突见两虹涧走,弘治戊申季夏,榆社山中暨此两见。北涉沂水,宿于县。

甲午,缘北冈行。遥望沂山,盘礴岌山献,特崭群峰。始知名东泰山者,有由然也。且载于周礼职方氏,为青州镇,在三代时已名,故自汉武礼官祠以下,至于今列诸祀典。未刻,过穆陵关。关在大岘山上,传云桓公曰赐我先君履,南至于穆陵,即此。又为刘宋武帝伐南燕所度之地,樯嵬堞,耸带壮峙。遵关而北十里,参政宁君惟臣来迓捍帛。折而西至东镇庙,宿于斋房。

乙未,习祀仪,洁蠲斋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