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25 章

第 25 章 免费阅读

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薄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由行纡余,睨若无究,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题记:本文为《永州八记》之一。作者变法失败之后,被贬永州。永州本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作者到永州之后,且能排除心中的愤懑、压抑,发现永州的美,游于山水之间,并用自己高超的笔触,把永州山水的美丽描述了出来,永留后世。石渠当然是一个奇异幽静的地方,作者也只能以此寄托山水,以有所忘。作者用移步换形的写法把小小的石渠写得妙境叠出。尤其“风摇其颠,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几句,更是趣韵无穷。非处幽谷静境之中,寄情山水者不能捕捉、体味。同是写风,上篇有振动惊骇之势,此篇饶清远静幽之韵。

●隋唐五代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挞遽回蟪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蓊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地,余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隆重开北陲。凡坳洼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木便木冉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入绿缛,幽荫会蔚。步武错迂,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陋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而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由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口口,可以观妙。溽署遁去,兹丘之下。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丘之君子。

题记:元和初年作者变法失败,谪贬永州司马。永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作者心中难免抑郁、幽怨。但作者却能暂时把这些抛于脑后,在这荒僻的地方能找到风景奇丽的山水,并畅游其间,自得其乐,也可说胸怀宽广,非一班人所能比。

●隋唐五代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机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熏熏,水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济济,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媛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土,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舆涤,见辄除去,潜利yīn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群造虚白亭,有韩仆shè皋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舆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题记: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余杭灵隐之最;第二段是重点,共举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yīn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亭及其营建者。本文在写法上,将状景、抒情、文化融为一体;句式上,在长短错落中见对偶整饬。

此文一如白居易的闲适诗,明快简洁,悠然可掬。诗人文中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如此看来,冷泉亭是最好的去处了。在冷泉亭,春天“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夜则“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晚年官太子少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著有《长庆集》七十五卷。

●隋唐五代江州司马厅记

自武德行已来,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摄小,重侵轻;郡守之职,总于诸侯帅;郡佐之职,移于部从事。故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马之事尽去,唯员与俸在。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凡执役事上,与给事于省寺军府者遥之。凡仕久资高,昏耋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若有人蓄器贮用,急于兼济者居之,虽一日不乐。若有人养志忘名,安于独善者外之,虽终身无闷。官不官,系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无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空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六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噫!为国谋,则尸素之尢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开?识时知命而已。又安知后之司马,不有与吾同志者乎?因书所得,以告来者。时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记。

题记:作者谪贬江州司马,本是仕途上的不得意。谪贬是朝廷的惩罚,所去之处自不是什么好的地方。唐代的司马有职无权,作者以此展看议论。发一通牢骚而已,除此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隋唐五代草堂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