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24 章

第 24 章 免费阅读

得之,是其果有遭也。

题记:本篇《永州八记》之一。文章开头的叙述jiāo代,承上启下,体现了《八记》脉络贯通,分合照应的特点。文章用一系列形象贴切的比喻,以动写静,使丘上群石神态活现,情状可掬。又在四个生动的拟人排比句连用四个“谋”字描写开辟经营后的小丘,赏心悦目,景色宜人。小丘价廉、景美、却因地处偏僻而连年不售,作者借以讥嘲世俗,感慨身世。作者贺小丘这幸遇所以自伤自吊。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故有柳河东之称。中唐进步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贞元九年(793),柳宗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他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与刘禹锡等一起积极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革新,如罢官市、擢忠良,黜贪佞等,升任礼部员外郎。不久改革即遭宦官、权贵的反对而告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再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达十年之久,后改为柳州剌史,卒于任,年方四十七。人又称其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与韩愈一起举起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倡“文以明道”,认为对社会生活作“褒贬”或“讽谕”是文章应有的功能。他的政论、传记、寓言、游记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山水游记更为卓著,文笔简洁清新,描摹细腻传神,富于诗情画意。他于摹山状水刻画凄清深幽的境界之中自慰,自解,并寄寓了他不幸的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隋唐五代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本文即为《永州八记》之一。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作者用yù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这段议论捭阖起伏,情理毕现。

●隋唐五代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叁,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石楠、、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於世。其地世主袁氏,故以名焉。

●隋唐五代游黄溪记

北之晋,西适幽,东极吴,南至楚越之jiāo,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汀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可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平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得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颜颔腭。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铿然。又南一里,到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yīn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题记:元和初年变法失败,作者被贬永州。永州地远荒僻、人烟稀少是个令人可怕的地方,作者初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面对如此遭遇怨愤之情可想而知。然而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对山水幽静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隋唐五代桂林訾家洲亭记

太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旁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jiān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修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于闲壤。伐恶木,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庀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含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枫榭于篁中。昼极其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已功。未有直治城,挟,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博辨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题记:这是作者应人这请而作的记(柳有《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亭记》一文)。作者赞美洲亭于桂林的灵山秀水中胜景独擅,惋惜其不为人所知,颂扬裴公于惠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独具,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作者在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绘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文章起始突兀,以表现洲这之不凡。描写亭景含宏蕴元,变化奇异可谓形容尽致。结尾处层层转深,跌宕多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