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23 章

第 23 章 免费阅读

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氵沓。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覆。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石为之摧碎,岸为之落。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矣!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夕景yù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呤,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当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yù知之,聊书所睹。临途草蹙,辞意不周。

题记:鲍照的这篇骈体书言,显然受屈原离骚、汉代大赋的影响。对于山水景色,他不作细致具体的刻画,而是东南西北的铺张和上天入地的驰骋想象(如文中对庐山的描写并非眼前实景)。“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蕴含着作者才俊位卑不平气”“寒蓬夕卷”、“思鸟群归”,融注了他的羁旅艰辛和思乡客愁;“西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是用动物世界的弱ròu强食喻现实生活。本文气势恢宏,用笔夸张,辞彩瑰丽,体现了鲍照诗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魏晋南北朝芜城赋

泽葵依井,荒葛涂。坛罗虺蜮,阶斗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肌鹰厉吻,寒鸱雏。伏藏虎,rǔ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熏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cāo,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题记:芜城即广陵(今扬州),作为淮左名都,在南北朝初最为富裕,然元嘉27年(450年)和大明3年(459年)两遭兵祸,繁华dàng尽,凄惨荒凉;大明三年鲍照过广陵,时创痕犹新,血迹尚在,鲍照目睹惨状,悲从中来,感发而作此赋。

●魏晋南北朝芜城赋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作者简介: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曾任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为政有严猛之称,受权豪惮恨。因侍中城阳王微谗而被遣为关右大使。雍州刺克萧宝夤谋反,怕郦道元而杀之于赴任途中。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所撰《水经注》四十卷,不仅是地理学巨著,而且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另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佚。

●魏晋南北朝大明湖

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xìng,物我无违矣。

●魏晋南北朝阳城淀

博水又东南经谷梁亭南,又东经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篓婉口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绿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矣!世谓之为阳城泻也。

题记:博水又向东流,经过谷梁亭的南面,再向东流经过阳城县后,就散作一片湖泊。方圆有数里之大,不止生长芦苇,更盛产菱藕。等到成熟,不论fù女、老年人还是儿童,都架着小舟到湖中去采菱。这时有人大声唱阳春之曲,湖水碧绿为人喜爱。采菱的人都不知道疲倦,歌谣在水上飘dàng。作者在路过时曾见到这个景象。

●魏晋南北朝孟门山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jiāo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题记:作为注文和地理科学著作,本文多引经据典,以见言之凿凿。作为文学作品,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龙门山与孟门山之间的这段黄河悬流千丈,鼓若山腾的气势以及两岸崇深,若附若依的情状,动人心魄。

●魏晋南北朝江水巫峡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垦,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yīn,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立为庙,号朝云焉。其首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