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古代历史上最拽的女人最新章节 > 第 2 章

第 2 章 免费阅读

两翼被折断了,卿看是何征兆?”狄仁杰乘机借题发挥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武则天从此打消了立侄子为太子的念头,从外地召回三子庐陵王李显。四子皇嗣李旦愿逊兄长,李显遂又被立为皇太子。

不久,老臣吉顼来拜见武则天,说:“臣将远出,永无再见之日,愿进一言。”武则天命为他置坐,吉顼问道:“陛下,杯水杯土,两者有争吗?”答曰:“无争。”“水与土合而为泥,有争吗?”答曰:“亦无争。”“那么,分泥为二,一半捏为佛祖,一半捏为天尊(道教的师祖),是否有争呢?”那就有争了啊!“武则天说。吉顼语重心长地说:”臣也以为有争。今皇太子羽翼未丰,外戚诸王其势已成,陛下何以处置,方使两者相安呢?“

武则天也深以为虑。然而,她既拟传位给儿子,又怕以后李唐宗室掌权,会使武氏宗族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不忍剪除诸武。于是她想出个自我安慰的办法,即将武姓侄儿和李姓儿子、女儿找来,让他们在庙堂上,共同祭告天地,一起宣誓,彼此相扶,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

但武氏势力和唐宗室的势力是势不两立的,并不因一纸誓言而相安无事。705年,武则天正在病中,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宫廷政变,奉皇太子李显为皇帝,即中宗。武则天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迫退位,不久死去。死前遗嘱,归葬乾陵,去帝称后,遂被称之为则天皇后。李氏子孙后来还同武氏子孙展开了激烈厮杀,终于是诸武被灭,李唐复兴。

第二章 最贤惠的女人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xìng。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fù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fù,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后,便享有特殊的权力,自然令当时贪酒好色的无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联合三弟李元吉企图谋害同胞兄弟李世民;yīn谋却被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察觉,迫于无奈,在大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的力劝下,李世民终于痛下决心,在玄武门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事实上,唐太祖李渊心中最赏识的也是他这个二儿子。对于这种骨ròu相残的惨剧,长孙王妃原本是极力反对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她一个女子又能怎么样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fù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shè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执行得尤为到家,他常对左右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靠直言的谏臣。”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魏征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当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过,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大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表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迎面遇上了魏征,魏征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我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征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这一次出游。魏征却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左右的人见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