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仪礼注释最新章节 > 第 42 章

第 42 章 免费阅读

举鼎之人,共二人。

(123)右执匕:右人左近鼎,以左手举鼎,空右手兼执匕。却之:仰其匕也。左执俎:左人右近鼎,以右手举鼎,空左手兼执俎。横摄之:横持其俎也。入:入寝门也。错:置也。

(124)右人:右边举鼎或抬鼎之人。予:通“与”。不坐:持立着。

(125)乃朼:右人以匕出牲体于鼎也。载:左人受牲体而载于俎也。

(126)两端:俎之东西两旁。亚:次也,自两旁至中为次,次即次第。皆覆:谓牲体皆覆,为尘故。

(127)进柢:柢,本也,骨分本末,进柢即进本。

(128)执事:诸执奠事者。执醴先:夏祝先执醴酒登堂。酒、脯、醢、俎从:谓执事者以酒、脯、醢、俎从之。

(129)丈夫:即男子之称,对fù人言之也。彻鼎:指撤去空鼎。巾:指有司执巾。(130)巾之:恐尘埃加之而将巾盖在祭品上。

(131)奠者由重南东:设奠之人由重南而东,复其门东之位。

(132)代哭:代,指更番相代,非替代之代;代哭,未殡以前须哭不绝声,为防以死伤生,故孝子及众亲属轮流哭,非有代哭者而孝子不哭也。不以官:不用官。天子诸侯之丧,其臣皆哭,士贱,故不用官为之哭。

(133)有禭者:有,不定之辞,禭者,非亲禭,乃使人禭也;有禭者,谓或有与死者不甚亲近的人赠送衣物。

(134)摈者出请入先:摈,同“傧”,导引,接引;出请之辞是:“孤某使某请事”;入告之辞是:“某使某腏。”(腏:赠衣助丧)待于位:指阼阶下之位。

(135)摈者出告须:出告,告宾也,出告之辞为:“孤某须矣”;须,亦待也。以宾入:领宾登堂。

(136)降,出:仍由尸足北转而西降自西阶而出也。

(137)褶(di6):夹衣,表面以帛为之,故曰“帛为褶”。执衣如初:谓左执领,右执腰也。

(138)撤衣者亦如之:亦左执领,右执腰也。

(139)宵:夜也,即小殓日之夜。为燎于中庭:燎,大燋,燋又与烛义同;燎于中庭,于中庭点着大烛。

(140)紟(j@n):单被。

(141)凡三十称:言自君禭至庶禭共三十套。紟不在算:紟,只言紟而省绞与衾也;不在算,不在三十称之数也。

(142)东方:指东堂下。两瓦■,其实醴酒:醴酒各一■也。

(143)毼(h6):白也。蠃(luó):通“螺”,螺类动物的统称,此释为“蜗”。

(144)縢(t6ng):缘也。不择:不加拣择。

(145)奠席在馔北:奠席,大殓奠而有席,奠席即设于南隅用以奠者;在馔北,亦陈于东堂下也。殓席在其东:殓席,大殓之席;在其东,在奠席之东。

(146)掘肂(s@)见衽:肂,埋棺之坎也;衽,棺盖上的木楔,用以联结棺与盖之缝者。

(147)棺入,主人不哭:殡殓之际当辍哭。

(148)升棺用轴:轴即輁轴,輁状如床,轴乃輁之轮子,用于升棺。盖在下:盖即棺盖;盖在下,谓升棺时盖仍在堂下。

(149)熬:文火慢煮。

(150)鱼■鲋九:■,一种淡水鱼,指“鳡鱼”;鲋,鲫鱼也;九,或用■,或用鲋,其数皆九也。腊(x9)左胖(p4n),髀不升:腊,干ròu,此用兔;胖,古时祭祀用的半体牲;左胖,即左半边;髀不升,即去髀。其他皆如初:其他,指匕、俎等;如初,和小殓时一样。

(151)馔东:东堂下之东。

(152)祝撤巾:巾,即覆小殓奠之巾也,原本祝受巾巾之,故此亦祝撤之也。以待:以待于阼阶下也。

(153)设于序西南,当西荣:谓撤小敛之奠,改设于西序之西南,其北值西荣即在庭之西也。如设于堂:一如堂上尸东陈设之次第也。

(154)醴酒:谓执醴酒者。位如初:前奠于尸东时执醴酒者先升,北面西上,今设于庭时亦如此。

(155)执事:谓执豆、俎之人。

(156)适馔:谓祝及执事者适东边之新馔处以待事。

(157)亲者:众主人也。

(158)如初:如小敛时也。

(159)有大夫,则告:谓此时有大夫来,则使有司告以方殓,主人不便出迎拜宾。(160)迁尸:谓自堂上两楹间迁尸于阼阶上。复位:复西阶下位。

(161)卒殓:指卒大殓。

(162)奉尸殓于棺:谓自阼阶上奉尸殓于西阶上棺中。踊如初:亦踊无算也。乃盖:谓加盖于棺也。

(163)众主人复位:复阼阶下之位。

(164)fù人东复位:复阼阶上之位。

(165)设熬:熬黍稷。旁一筐:棺之首足左右各一筐。乃涂:以木覆棺上而涂之。(166)祝:指周祝。丧事中以言告神祈福。

(167)反降:返回。

(168)如初:和小殓时一样。

(169)鱼左首:鱼头向左。鬐(q0):耆也,亦指鱼脊。三列:每列三鱼,三列则三三而九也。

(170)祝执醴如初:祝,亦夏祝也;执醴如初,如小殓奠祝执醴先升也。

(171)楹内:指东楹之西。

(172)右菹:菹在醢南也。菹南粟:粟在菹南也。粟东脯:脯又在粟之东也。  (173)豚当豆:豆有二,豚在两豆之东。鱼次:鱼又在豚俎之东。

(174)腊特于俎北:在豚、鱼两俎之北。醴酒在笾南:在粟、脯之南。

(175)楹西:西楹之西。

(176)门外:寝门外也,下同。

(177)东方:寝门外之东边。

(178)就次:次乃丧居之总名,此指斩衰倚庐齐衰垩室也。

(179)赐:恩惠也。殓:大殓。

(180)不哭:厌于君不敢伸其私恩也。门:庙门也。

(181)巫:男巫。祝:丧祝。

(182)释采:祝为君礼门神也。入门:入庙门也。辟:回避。

(183)西乡:向尸也。

(184)祝负墉南面:谓在房外堂上背东房之墙而南面也。墉,堂上惟东面墙谓之序,其房室之墙则皆谓之墉也。

(185)君哭:国君向尸而哭。

(186)出:主人出门外等候,为不敢久留君也。

(187)君命反行事:君命,君命主人;行事,行大殓事。复位:复中庭之位。  (188)君升主人:国君再命主人登堂。西楹东,北面:主人升自西阶,立于堂中西北面视殓。

(189)升公卿大夫,继主人东上:公、卿、大夫皆为视殓而来,其升登亦为国君所命,继主人指在主人之西,东上即以东为上。

(190)乃殓:谓行大殓事。

(191)卒:殓毕。逆降:后升者先降位。

(192)当心:指尸体之胸口。

(193)东壁:壁,堂下之墙谓之壁;东壁,即堂下之东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