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世界名城名楼经典故事最新章节 > 第36节

第36节 免费阅读

的金字塔表现了古埃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埃及文明仍至全世界古文明的象征。

回归的阿依达卢克索神庙

开阔的机场上,橙黄色的导航灯透过迷漫着黄沙的空气,映照出远处棕桐树黑色的剪影。即使是在这黎明前的12小时时,长长的跑道上仍散发着灼人的高温。远处的天空中,就传来了隆隆的飞机声。这一天是1987年5月2日,从天刚蒙蒙亮开始,短短的一天里,70多架客机降落到这世界闻名的埃及古城卢克索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中,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不乏其人,更有埃及总统夫人苏珊,西班牙王后索菲亚和摩纳哥公主卡洛琳等也接踵而至,一时间,因热闹非凡的盛况,使卢克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心。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当晚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要进行世界名剧阿依达的首场演出。演出从5月2日至12日连续十晚,一张入场门票700美元,就连一册小说明书也要15美元。埃及的旅游收入一下子就超过1亿美元,5月2日晚的首场演出,除了有世界各地的400多名记者现场采访,50多家电视台实况转播外,观众突破50000人。此次阿依达的演出阵容亦极为庞大,红极一时的西班牙男音乐歌唱家拉希多多明戈和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玛丽娘克亚拉分别饰演男女主角,由世界一流的歌剧团组成的演员550人,合唱团550人,乐队330人,芭蕾舞演员50人,士兵500人和埃及的艺术团体共计2000人参加,此外还有几十匹高大的阿拉伯纯种马和两头英武的雄狮。而这次演出最令人倾倒的是以“阿依达”故事的发生地卢克索神庙的实景实物为戏剧舞台。在阿拉伯语中“阿依达”一词即“回归”之意,真可谓“阿依达”回到了故乡。

“阿依达”的故事就发生在古埃及底比斯即今天距开罗以南700多公里的卢克索。当时称做底比斯,意为“太阳神之城”,阿拉伯人进人埃及后被称其为“卢克索”即“宫殿群”。

卢克索神庙开始在公元前14世纪阿孟霍特普三世献给阿蒙神所建,后经法老们多次改建,它座落在尼罗河的东岸,庙长260米,宽50米。神庙的入口是一座高大的塔门,塔门上有描绘当时节日景象和古埃及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叙利亚作战情景的浮雕,塔门前耸立着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石像和一座方尖碑。走进塔门即为著名的拉美西斯庭院,入口处是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柱廊,14根16米长似纸草捆扎状的石柱分两排高高耸立,庭院四周三面建有双排的雅致石柱,柱顶呈伞形花序,穿过庭院是一个大厅和侧厅,中央大厅东面的降生室实际上是一个小礼拜堂,四周石壁上的浮雕描绘着穆特穆伊亚女王和阿蒙太阳神象征性结婚的情景。以卢克索神庙为中心的是距今4000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百城门的底比斯”。据考古学家统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这一地区,仅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此外还有法老王的宫殿和卡纳克神庙,埃及的历代文明几乎皆苔集于此,人们如有幸置身于卢克索神庙,将不难想象,在这庭院演出的阿依达为什么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并在全世界会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公主下树成女王树顶旅馆

在树顶上建房子或许会认为是奇谈,但在肯尼亚确实有一座房子是建立在树顶上,它座落在赤道附近的阿伯德尔山国家公园内,距中央省会尼里不远,原是定居肯尼亚的英官埃里克金布鲁克沃克为狩猎和观赏动物于1932年在高高的树干上建起的,初建时仅有三间卧室,一间餐室和一个狩猎室。

直到1952年这里才一举成名。当时的英国公主,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其丈夫爱丁堡公爵访问肯尼亚时,曾在此下榻。当天夜里,英王乔治六世突然逝世,英国的王室宣布伊丽莎白公主继位,伊丽莎白接到消息既为乔治六世的突然去世而悲伤,同时又为自己能够继位而高兴,当天晚上她敲响爱丁堡公爵的卧室门想和丈夫一起享受这突然而来的幸福。“谁呀,这么晚。”“英国女王。”“嗯”但久久没有回音,她只得再敲,“是我,伊丽莎白,你的妻子。”门吱地一声开了,这一对英国未来的主人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忘情地相互拥抱在一起,分享着他们美好的命运。第二天清晨。伊丽莎白就返回伦敦登基,因而人们说伊丽莎白上树时还是公主,下树时便成了女王。

这样几间小小的房子就有了名气,可惜在一次大火中烧毁,直到1954年在原址的对面盖起了现在的树顶旅馆,它不但在规模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大大超过以前,成为建筑史上一朵美丽的花。

这是一座离地10米,高约21米的三层建筑,完全采用木质结构,由数十棵粗大树干连接而成,这些作为房柱的大树有的枝叶茂盛,还有的穿过楼层向天空继续伸入,树下依然长着茂盛的青草,许多野生动物往来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