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世界名城名楼经典故事最新章节 > 第16节

第16节 免费阅读

幸福自由的象征,是津巴布韦共和国摆脱殖民统治c获得自主的象征,同时,它也敦促c提醒人们要效法先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以维护国家的c民族的尊严。

哈拉雷是一座小巧c安静c美丽的中等城市。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c,终年阳光明媚,空气新鲜,草木繁茂,繁花朵朵,是世界驰名的“终年鲜花盛开的城市”。在哈拉雷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冷季3月至8月,热季8月至11月,雨季11月至翌年3月。冷季里,高大的乔木树上开满了一簇簇桃红夹紫的花。凌晨时分,树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银霜,随着旭日冉冉升起,霜渐渐化为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红花绿树上闪闪发光。此时,漫步于花树争辉的街道,仿佛步入桃花仙境,使你心醉神迷。每年8月,冷季过去,热季降临,遍布全城的蓝花树扬花吐艳,大大小小蓝晶石般的蓝花缀满枝头,把全城打扮成蓝色的世界。每年9月,在蓝花盛开的旺季时,哈拉雷居民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蓝花节”庆祝活动,此时,大街小巷,蓝花树下,青年男女颈挂蓝花圈,手捧蓝花簇,成群结队,有的朗诵诗歌,有的歌咏竞赛,有的翩翩起舞。蓝花还未凋谢,报夏的火焰花就以大朵大朵火红的花染红了墨绿高大的凤凰村干。这时,你如登高远望,就会发现,一棵棵凤凰树,就像正在燃烧的一把把巨大的火炬。正当火焰花方兴未艾,黄花树又含苞待放,这种乔木开起花来别开生面,一串串黄花就像金黄色的铜铃挂满枝头。当黄花争相吐艳时,收获季节便开始了。哈拉雷不光终年有树花争奇斗艳,还有终年开放的当地居民栽植的各种鲜花。树花和人工培植的鲜花使哈拉雷成为世界上名符其实的终年鲜花盛开的城市。

意思是“捆绑”的阿拉伯名城

拉巴特是摩洛哥王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c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它座落在大西洋沿岸,布列格列格河入海口的左岸,隔河与摩洛哥古城萨累相望。拉巴特这个名字来源于阿拉伯语,含意不一,说法众多。

其中一种说法是,“拉巴特”的意思是“捆绑”。这真有点令人吃惊,一个国家的首都为什么用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呢原来很久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海滨的一个小村子,当时的国王把逮捕的犯人c掳来的战俘,用绳子捆绑起来,命士兵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被送来的人一年年增多,村子也一年年扩大,渐渐地发展成一个城市,因而得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

另外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公元1150年,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东非,并且渡海远征西班牙。就在沿海古城萨累南边建筑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一拉特赫”,这座要塞到今尚存,称为乌达亚要塞。在阿拉伯语中,“里巴特”意为“营地”,“法特赫”意为“出征”,合起来意为“出征的营地”。后来,这里成为摩洛哥海上交通的门户,也是陆上通往东非c北非和西非的交通枢纽,并逐渐扩展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旧名,简称里巴特。久而久之,“里巴特”演变成“拉巴特”,并沿用至今。19世纪,拉巴特成为摩洛哥的政治中心,1912年取代古城非斯的地位,成为摩洛哥的首都。

摩洛哥是非洲的文明古国之一,曾经是伊斯兰教的文化中心。拉巴特被誉为非洲的历史名城之一,在体现现代化色彩的同时,具有强烈的阿拉伯特色。

拉巴特一向以布局美观c清洁安静著称,城区分为新城区与旧城区两部分。新城区使人联想到驰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这里有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有灯红酒绿的饭店c豪华幽雅的别墅,有一二十层的高层建筑,尤其是穆罕默德五世大街更是一派典型的现代化城市的风貌: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各种商店遍地皆是,街上人群熙熙攘攘,而且大多身穿时髦的欧式服装。旧城区则保持着中世纪阿拉伯面貌:街道狭窄弯曲,两旁是低矮的房屋c店铺c圆形拱顶的清真寺,在街上行走,不时要穿过拱门。街上的摊贩和沿街叫卖的小贩随处可见,热闹的商场里,则陈列着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品。拉巴特被称为“阿拉伯人的信仰之地”,城内有许多阿拉伯特色的名胜古迹,如乌达亚要塞的城墙城门,萨累古城的遗址,类似于北京故宫的粉墙琉璃瓦的拉巴特王宫,最著名的首推哈桑清真寺,该寺建于1195年,高69米,长183米,宽140米,内设16道门,历史悠久,宏伟壮观,是最能吸引游人的地方。

年轻的美城洛美

洛美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多哥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多哥的西南角,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7公里,就像一把门闩横插在大西洋几内亚湾,是多哥的政治c经济c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

洛美原是一个小村子,1897年被定为西方殖民统治“托管地”的首府,1960年4月27日,多哥后被定为首都。

洛美一词是由当地埃维语“阿洛美”演变而来。“阿洛美”是“阿洛”与“美”两个词组成的,“阿洛”是一种树名,阿洛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树,截下一小段树枝放进嘴里,在唾液的浸泡下,树枝的纤维自动裂开,形如牙刷,当地人都用这种妙趣天成的牙刷来刷牙,“美”在埃维语中意思是“在中间”,“阿洛美”意即“在阿洛树中间”。关于“阿洛美”一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洛美这个地方是一片海滨灌木林,树密林深,群兽出没。一天,一个名叫基特利的年轻勇敢的猎手来到这里打猎,发现这里是一块理想的狩猎天地,就在这海滨树林中,砍树除草,塔起草棚,不久接来妻小,在这里定居下来。这里,海中有鱼虾,山上有禽兽,资源丰富,取之不尽,一家人生活得快乐幸福。其他的猎人得知后,也纷纷迁来居住,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一天大伙儿聚集一堂,商量给村子取个名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取了好几个名字,但总使人觉得不很满意。这时,一位年长的猎人环顾四周,只见一片阿洛树,不由脱口喊出“阿洛美”众人一听皆大欢喜觉得这个名字既动听又能体现村庄的特点,于是定名为“阿洛美”。后来,人们发现“阿洛美”容易与当地见面时的称呼“阿洛”混淆,干脆省掉“阿”字。简称“洛美”,从此“洛美”一词就沿用下来。

洛美是一座年轻的美城;它的发展与多哥的历史紧密相连。从1897年至1960年多哥前的60多年中,洛美虽是“托管地”的首府,但市容破烂不堪,像是一座偏僻的村镇。多哥后,洛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座景色优美c建筑典雅c洁净舒适的热带名城。全城座落在一片热带林木丛中在高大的按树c青翠的非洲楝树c繁茂的芒果树c挺拔的棕榈树c神奇的面包树c劲秀的椰子树等奇树繁花之中,一幢幢白色c黄色和其他鲜艳色彩的楼房,似隐似露,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洛美城被一条从洛美旧码头穿过市中心通往内地的铁路分成车西两部分。西城是政府首脑机关所在地,东城是商业区和居民区。靠海滨的商业大街是洛美最繁华的地方,这里聚集了上百家大商店,既有全国最大的高级市场,也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店铺,既售进口的高档货,也卖本国的土特产,货物齐全,深受欢迎。

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年轻美城洛美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而且为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非洲一些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会议常在这里举行,著名的洛美协定欧洲经济共同体非洲c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经济合作的协议就是在这里签订的。

北非的古城突尼斯城

突尼斯城是突尼斯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属地中海型气候,阳光充足,气候适宜,景色秀丽,古迹斑斓,果香醉人,阿拉伯古老的建筑艺术与先进的现代建筑格调相互映衬,又交相融合,大放异彩,这一切,使突尼斯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