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世界名城名楼经典故事最新章节 > 第4节

第4节 免费阅读

威仪所感动,就在当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思儿亭”,以纪念这桩事。还为此编了一首歌,歌词是: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

南京雨花石的传说

南京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江城。万里长江滚滚而来,穿城东去;群山环抱,形若矫龙。城西有座石头山,三国时东吴在此凭险修筑了“石头城”,南京因此有了石头城的别称。据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在石头山上纵论南京地形,赞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由于有此地形,自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c齐c梁c陈都在此建都,因此,史称“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在这座江南名城里,山水优美。名胜古迹非常之多。城的东面傲然耸立着苍翠的钟山,在钟山的南麓,是雄伟庄严的中山陵。旁边还有千年古刹灵谷寺。城西有绵延的清凉山,山上有著名的清凉寺和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南京的水也好,号称江南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和玄武湖就兼有人工和天然之美,正如诗句所说:“水上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

不过,南京城中令游人印象最深的常常要算中华门南的雨花台,而雨花台的出名又是借助于雨花石。这些雨花石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红的似玛瑙,绿的如碧玉,捡上几颗回家,放在花钵中,盛上一些水,丽石清水相映,显得格外美丽,这美丽的雨花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那还是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一个和尚,法号云光,他自幼出家,虔心礼佛,立志要劝世人向善,解救百姓劫难,就四处云游,讲解佛旨。当时佛教传进中国不久,信众还不多,云光每到一处开讲佛法时,听众都寥寥无几,云光开始有点泄气了。有一天傍晚,云光正坐在路边叹息时,突然面前出现了一个老太婆,她送给云光一双麻鞋,叫他穿着去四处传法,鞋在哪里烂掉,就可以在那里安顿下来时常开讲佛经。老太太说完话就突然不见了,云光明白这一定是菩萨在指示他要四处传法,不辞辛苦。

云光不知走了多少地方,脚上的麻鞋总穿不烂。一天,他来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岗子上,麻鞋突然断烂了。他就在石岗上停下来,广结善缘,开讲佛经。开始听的人还不太多,讲了一段时间后,信众就越来越多了。有一天,他宣讲佛经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一时感动了天神,天空中飘飘扬扬下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这些雨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子。由于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们称之为“雨花石”,而把云光讲经的石岗子称作“雨花台”。

朋友,当你到南京一游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去雨花台看一下,也许还能捡回几颗逗人喜爱的雨花石呢。

苏州五人墓

在长江三角洲的千里沃野之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江南古城苏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州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也在于其精心的人工培养。苏州是平原河网地区,湖泊罗列,河道纵横。西可通太湖,东南则有阳澄c金鸡c独墅等湖群。京杭运河绕城而去,把许多纵横的小河道联缀成网。因此,苏州自古就有“水城”的雅号。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苏州,见到这一水城的风貌,十分欣赏,把它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相媲美,誉之为“东方的威尼斯”。

苏州又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市内大大小小的园林有180多处,千姿百态,精巧诱人,真乃“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幽”。苏州的园林虽然面积颇小,但藏而不露,疏朗相宜。以各种园林技巧来扩大这“咫尺天地”,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中拙政园c留园c沧浪亭c狮子林四大名园,代表了我国园林建筑极盛的元c明c清时的风格,在世界的园林艺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地灵则人杰,江山娇美,则才子佳人辈出。苏州湖山毓秀,风物清嘉,自古以来名士极多。唐代诗人陆龟蒙c皮日休,宋代文人范仲淹,范成大,明代小说家冯梦龙c戏曲家李玉,更有妇孺皆知的“风流才子”唐伯虎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然而,苏州民风并不就是缠绵婉秀,在历史上亦多“慷慨激昂”之士。

那是在明代晚期,朝政,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专权,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怨那天。江南一带的东林党人,结社讲学,激扬正义,评议朝政,反对阉党,代表了当时的民心所向,“天下学者,皆以东林为归”。有个东林党人叫周顺昌,他为官清廉,深得民心,解官归田后,仍然一身正气,得罪了太监魏忠贤。因此,魏忠贤就下令他的爪牙苏州巡抚毛一鹭逮捕他。当巡吏来到周顺昌家里捕人的时候,民众几千人围观,纷纷指责阉党暴虐。当周顺昌被披上囚服,带枷而行时,众人一齐呼冤叫屈。巡吏拿出刑具,掷在地上,威胁说谁再喊冤,将给以严惩。这时,群情激愤,悲声动地。围观的人中走出一位叫颜佩韦的,拦住捕吏,表示愿以身代替周顺昌。巡吏恼羞成怒,拔剑就砍。旁边的几个老百姓叫杨念如c沈扬c马杰c周文元的也一齐拥出,夺取巡吏武器,大骂阉党,一时形成了万民参加的反抗闭党强暴的斗争。事后,魏忠贤派兵前来镇压,为了不株连他人,颜佩韦c杨念如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正如东林党人张溥后来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中描写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位义土死后的第二年,魏忠贤就垮台了,这一冤案得以昭雪。苏州城的百姓就捣毁了魏忠贤的生祠,并在其地重新安葬了五位义士,立碑纪念。这就是座落在苏州城外虎丘旁边的“五人墓”,墓前的石坊上还写有四个大字:义风千古。

杭州城的明珠

波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的这首咏西湖的名诗,以越地的美人来比越地的美景,风物人情融为一体,写出了西湖的“秀美”的特点,使杭州西湖的美名传遍了天下。

西湖,是因为处于杭州城西而得名。从历史来看,杭州城与西湖是分不开的,西湖就像一面巨大的明镜,把杭州城的历史映在其中。

秦代的时候,在杭州设置了钱塘县。这钱塘县的县治就是杭州城的前身。隋唐时期,这里就称为杭州,人口逐渐聚集,成为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为了改善用水和环境,杭州的官民就开始治理西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就率领百姓修筑了一道长堤,增加西湖的蓄水,这条长堤就被后人叫做白堤。五代十国时在这里割据的吴越王钱鏐也曾督促军民疏浚西湖,修筑城池。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在疏浚了西湖之后,又在湖心建筑了一道长堤,堤上还修了六座石桥。这道长堤被后人称做苏堤。南宋时期,赵家王朝偏安于东南一隅,把杭州做为国都,不思收复北方失地,只知道大兴土木,修筑宫殿楼阁。虽有岳飞这样的精忠报国的良将,却听信谗言,加以陷害。西湖边上的岳坟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总之,西湖的历史就是杭州的历史。西湖成了杭州城的标志。由于几千年的修整,西湖已成为世界闻名的风景胜地。苏堤c白堤把西湖分成大小不等的外湖c内湖c岳湖c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部分。外湖是主体,其中有三潭印月c湖心亭c阮公墩三个小岛鼎足而立。如果荡舟其中,尽可以远眺雷峰塔夕照,近赏苏堤春晓,再加上断桥柳色c越女笙歌,西湖简直是人间仙境。

人们要问,西湖为什么这么美呢光回答说是历代官民的辛勤修建尚不能使人满意。还因为当地的老百姓编出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使得西湖美景更增添了一道神奇的色彩。

据说,古时候东海有一条玉龙,它与天目山的凤凰相识。它们一起在宝石山找到了一块晶亮的白玉。于是,凤凰就用嘴啄,玉龙就用爪抓,终于把这块白玉琢成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消息传到王母娘娘那里,她一时起了贪心,就派天兵天将把这颗明珠抢走了。后来有一天,凤凰和玉龙看到天上有一道金光,原来是王母娘娘手托着那颗明珠。凤凰和玉龙见了,就飞去争夺,王母娘娘一惊,两手一松,明珠就从天上掉了下来,变成了亮晶晶的西湖,而玉龙和凤凰则变成了湖边的玉龙山和凤凰山,日夜守护着这颗杭州城的明珠。

宁波姑娘尽封王

在宁波,凡是姑娘出嫁,都可以乘坐五鹤朝天的八抬大轿,新嫁可以穿戴凤冠霞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礼遇只有王侯之家才能享受。为什么宁波女子如此特殊,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宋朝建炎年间,金兵大举南犯。宋高宗赵构匆忙南逃。到宁波时,已经非常狼狈,只落得只身一人,金兵在后紧追不舍。赵构奔到一处晒谷场上,场上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坐在一只大空箩筐上,边纳鞋底边照看稻谷。赵构看看后面尘土飞扬,金兵马上就要追过来了,就急忙对姑娘说:“大姐救命”年轻的姑娘见状急中生智,将赵构藏入空箩筐中,然后又坐上去从容不迫地纳着鞋底,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