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人生哲学的枕边书最新章节 > 第15节

第15节 免费阅读

事在报上发表后,凯米特才算打开了闷葫芦。原来,妻子把故事的结局改了:既然丈夫提出了这个要求,夫妻俩还是离了婚。可是,那位在结婚23年之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纯真的爱情的妻子,却在前往南方的森林小屋途中抑郁而死了。

这就是回答

凯米特震惊了,忏悔了。当天就和那个不知底细的女人来了个一刀两断。但是,如同妻子不向他说明曾经同他进行过一次未经相商的合作一样,他永远没有向她承认自己看过她的新结论。

“亲爱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时你没有过于烦闷,是吧”凯米特回到家里时问道,不过比往常更加温柔。

“没有。家里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来,我还是很高兴的。”妻子一面回答,一面向他伸出手臂。:丘吉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事情无法逆转:一堵倒向自己的墙壁和一个倒向别人怀抱的恋人。”许多人为他的深刻见地和精妙语言所叹服。然而,要记住:不要因为轻信了这句名言,而在生活中放弃了应有的努力。不到最后关头,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对事业如此,对婚姻也是如此。

118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c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了。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咸咸地辣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c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又两年过去了,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对于自强不息c奋发向上者来说,身体的残疾不是障碍,只要信心不垮,仍能做出令自己吃惊的成绩。

119你是独一无二的

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受到自卑感之害,数百万不能成功与幸福的人,也受到自卑感的严重阻碍。

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而是来自我们对事实的结论与对经验的评价。例如:你是个举重不行的人,或跳舞不行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你是个“不行的人”。安德森与毛瑞没办法替人动外科手术,他们是“手术不行的人”,但这并不意味他们是“不行的人”。这全都决定在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拿什么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或知识上的不如人,而是由于我们有不如人的感觉。

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种:我们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这样做,毫无疑问地,只会带来次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我们想,我们相信,我们假设应该以某些人的“标准”来向他们看齐,所以我们觉得忧虑,不如人,因而下个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然后这个愚昧推理过程的逻辑结论是:我们没有“价值”,我们不配得到成功与快乐,我们如果不觉得抱歉与罪过,就无法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天赋,不管我们有多行。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我应该像某某人”的观念或“我应像其他每一个人”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并没有“其他每一个人”的通用标准,况且“其他每一个人”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有自卑感的人,为了要取得优越地位所作的努力,只会使错误更加牢固,他的感觉是发自“我不如人”的错误前提。他整个“逻辑思想”的内涵与感情也源自这个错误的前提。他觉得不适合,因为他比不上别人,所以他的药方是使自己跟别人一般好,若要觉得舒服,就要使自己比别人优越。努力地想取得优越地位,会招来更多的困扰,受到更多的挫折,有时甚至会导致以前没有的神经机能病。他变得比以前忧郁,而且“愈努力”忧郁愈加深。

卑下与优越是一枚铜币的两面,只要了解这枚铜币本身是假造的,问题就解决了。

你应该认识到:你不“卑下”;你不“优越”;你只是“你”。

你身为一个人,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也没有和你同一等级的人。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没有人“要”你去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某一个人来像你。

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人,也没有在某人身上贴标签说“这个才是标准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

上帝造人,有高矮c大小c肥瘦c黑白c红黄之别,他并不偏好某个大小c形状与肤色。有一次林肯说道:“上帝一定爱普通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这句话错了,并没有所谓的“普通人”人没有所谓“高级”或“普通”的格式,如果他说:“上帝一定爱不普通的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这句话或许更接近事实。: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无法用他人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同样的,他人也不该以你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自己。只要你了解这个简单c明显的真理,接受它,相信它,你的自卑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120从热爱自身开始敬畏生命

阿尔贝特史怀泽曾写过一本书叫做:敬畏生命。

有时候,伟大的思想家一句简短的话,可以摧毁旧的思想观念,新的价值因此而标举。尼采的“上帝死了”和史怀泽的“敬畏生命”,都可称得上在思想c意识c观念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宣言。

“上帝死了”不是狂人尼采的随口妄语,同样,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也不是故作深挚的表述。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时代中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感受时代,从而对时代的历史c现实c未来做出既充满个性又符合了时代的需要c预示着发展方向的宣示。

“上帝死了”具有惊雷般的震撼力,它的指向是破坏和瓦解,这如同要在旧房子上建筑完全不同的新房,就必须彻底拆除旧房子;而“敬畏生命”则富于建设性,它正如在原有的黄土路上,建造高速公路。

“敬畏生命”的观点要求人们从道德伦理的层面上去接受,它不只是指一般的生命保护,仅仅给予足够的水和食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等,它也不仅是宗教性的不杀生伤生,而是特别强调对生命的责任。

史怀泽之所以被人类普遍接受,首先是他倡导的“敬畏生命”这一观念,具有面向全人类的跨度;其次是他以宗教般的虔诚去倡导,并身体力行。

在几十年前,史怀泽就坚决反对核武器。一切生命都在核武器面前脆弱不堪,史怀泽则以他“敬畏生命”的信念与力量对抗核武器,他以一人之躯,去阻止时代的一种倾向,似乎那么势单力薄。但时间仅过了几十年,全球的人类都把限制和消除核武器当作地球存亡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不禁对史怀泽肃然起敬:几十年前史怀泽所做的一切,变成了今天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他以他的个体行为,预示时代的未来

“敬畏生命”的魅力还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观念的存在,而且,它富于实践性,史怀泽就是以“敬畏生命”的言行度过他的一生的。

史怀泽和他“敬畏生命”的全部言行,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这位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由于他把“敬畏生命”化为一种精神,因此也使这精神在他身上上升到了一般人难以与他相比肩的高度。史怀泽小时,跟同学去打鸟,在同学命令他把弹弓对准鸟放射时,由于对生命深切的责任感,他把弹丸射到了别的地方。这些,对我们来说,该不难做到。:敬畏生命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小处做起,从自身做起。如果你还不知怎样敬畏生命,那么就请从热爱自身开始吧

121取不到的香火

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妇人,与一个独生子相依为命。老妇人原以为可以与独子长相依靠的,不料独子突然得了重病,不治而亡。

老妇人的邻居帮助老妇人把死者埋了,老妇人痛失爱子,死也不肯离开坟地。她不吃不喝,哭呀哭呀,只想与儿子一道离开人世。就这样过了四五天,老妇人果然气息奄奄,命在旦夕了。

这时,虚竹大师来到老妇人身边,问道:

“您为何停在坟间不肯离去呢”

“唉我唯一的爱子离我而去,我痛不欲生,只求同儿子一同离开人世。”老妇哭着说。

虚竹大师又问老妇:“你想不想让儿子活过来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