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乘入楞伽经-入楞伽经最新章节 > 第31节

第31节 免费阅读

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般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c无自性,当如是知。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

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非阴不在阴亦非有余杂

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当知亦非无此法法自尔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

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沈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证得如来和身心内外的关系

这时,大慧大士又请佛为他解说正等正觉之法,使他和其余的大乘菩萨们,善于了解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于是他问:“如来证得正觉,是有所为或无为呢是果或是因呢有自相或是所见之相呢是说或所说呢是觉或是所觉呢而且这些问题,是异或是同呢”佛回答说:“如来应供等正觉,和你所说的这些问题,迥不相涉,既非事相的果,也不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些问题,都是有语病的。

假使如来是事相的果,

这个果,设使是被创造的,那么有作就有坏,也是无常的。设使无常就是如来的事相之果,那么,一切的事,也应该就是如来。倘使如此,我与诸佛如来,就不必去追求这个了。假使不是被创造的,就根本无所得,只是一个方便假说而已,只是一个绝对的空,正和兔子有角,石女生儿的假设相同,根本就不可能有此事的。假使是无事相之果,而且也无因,那就是非有或非无了。倘是如此,则出于相对的四句,所谓四句便是世间的言论。如果是超于四句以外的,那就不堕于四句之中,不堕在四句中,才是智者所追求的,你先须了解,一切如来的涵义,便是如此,智慧通达的人,便应当知之。大慧啊如我所说的,一切法无我。无我的涵义,便是打破我执。一切法都是各有自己的性质,例如牛便是牛,马便是马,牛没有马性,马没有牛性,但并不是说它们没有自己的性质,牛和马只是在这两个动物上,加以命名,牛和马的名词本身,决不是牛和马自身的物性。其实呢名词的表示和事实,既不是绝对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它又并不是没有肯定的自性的。大慧啊由此可知,诸法不是没有自相,也不是有自相,但这却不是尚未达到无我境界的愚痴凡夫们所能知的,因为他们有妄想。同样的,所谓一切法本空c无生c无自性的道理,也应当用这个观点来了解。至于所说的如来呢也是如此,如来与身心的五阴界是相异的,也是相同的。如果如来是和五阴相同,那便是无常了;因身心五阴,是念念无常的。如果如来是和五阴相异,那也只是方便假设而空说罢了。那么,究竟如来和五阴是异是同呢应该说是有异又不异,犹如牛的两只角一样,因同是一只牛头上的角,总是相似的,所以是不异的。但是尽管是同一牛,两只角却有长短等不同差别,所以又是有异的。一切法也是和牛角一样,有长短色相的不同。大慧啊如来证得正觉,它和身心的五阴c十八界c十二入的关系,也是如此,是非异非不异的。

“同样的,如来和解脱,也是非异c非不异的,因此,如来又别名为解脱者。如果如来不是解脱者,那就有色相所形成,而色相的形成,却是无常的。如果如来是解脱者,那修行所得之相。就应无能证和所证的分别了。可是修行者的见地,确于其间见到差别之相,所以说,如来和解脱,是非异非不异的。

“同理可以了知,智慧和妄想,也是非异非不异的,何以如此呢因为智慧和妄想,都是非常c非无常。非作c非所作。非有为c非无为。非觉c非所觉。非相c非所相。非阴c非异阴。非说c非所说。非一c非异。非俱c非不俱的。因为是非一c非异c非俱c非不俱,所以是离一切量的,但离一切量,就无言说。无言说,就无生。无生,就无灭。无灭,就寂灭。寂灭,就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就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就无攀缘。无攀缘,就超过一切虚妄。超过一切虚妄,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正等正觉,所以便名为佛陀。大慧啊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者,是永离一切根和量的境界的。”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

这是说:如来正觉,是远离一切根尘境界,此中既无事亦无因,远离能觉和所觉,远离能见和所见。以及一切缘起和五阴等作用,在如来正觉中,既不是一,也不是多。

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

非阴非在阴。亦非有余杂。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

这是说:但是,也不能认为如来正觉,是没有能见和所见的。如果是没有能见和所见,那如何又能善于分别一切法呢总之,一切空c无相c无作,并非如凡夫妄想所推测的,有一真性可见,可是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只是本来法尔如此,原是不增不减的。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

这是说:法尔本来如此,而生起万有的相和用。可是因为有,有复还无。因为无,无又生起万有的相和作用。如果是绝对的无,无就不可能领受一切的相和用。如果是真实的有,有就本来有在。不应该凭借妄想才能知道相和用。

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沈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

这是说:凡夫们不能亲证我和无我的道理,只是听闻言说,便妄加推测。须知执著无我,却又落于一边。凡夫们不执著于我,便执著无我,总在二边相对之中,不仅使自己沉迷沦溺,而且也破坏了世间和出世间的正法。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这是说:远离这些知见的过错,观察我法,自能得到通达,这样才名为正观,否则就是毁谤世间大导师的佛法了。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大慧,我说意生c法身c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切外道c声闻c缘觉c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因陀罗c释迦c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祗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祗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词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c释迦c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惟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切地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切地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c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外物因缘亦如是。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别。微尘c胜妙c自在c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是故我言,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诸外道。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别故。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有无品。大慧,我者离有无品,离生灭,非性c非无性。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故,摄不摄故。以是故,一切性c无性非无性,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贤圣,不实妄想。如揵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犍闼婆城及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堕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贤圣。不如实者,不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见者受生因,故不胜。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建立不生义我说如是法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无性无所有揵闼婆幻梦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何因空当说以离于和合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我说无自性谓一一和合性现而非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