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乘入楞伽经-入楞伽经最新章节 > 第24节

第24节 免费阅读

觉。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离,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观察一切法,应当修学。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著,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觉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觉名相妄想分齐,自心现分齐,外性非性,是名自心现妄想分齐。谓三界观彼四大造色性离,四句通净,离我我所,如实相自相分段住,无生自相成。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大慧,识者,因乐种种迹境界故,余趣相续。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缘。非彼四大缘。所以者何谓性形相处所作方便无性,大种不生。大慧,性形相,处所作方便和合生,非无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复次大慧,当说诸阴自性相。云何诸阴自性相谓五阴。云何五谓色受想行识。彼四阴非色。谓受想行识。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异相。大慧,非无色,有四数如虚空。譬如虚空,过数相,离于数,而妄想言一虚空。大慧,如是阴,过数相,离于数。离性非性,离四句。数相者,愚夫言说,非圣贤也。大慧,圣者如幻,种种色像,离异不异施设。又如梦影士夫身,离异不异故。大慧,圣智趣,同阴妄想现,是名诸阴自性相,汝当除灭。灭已,说寂静法,断一切佛刹,诸外道见。大慧,说寂静时,法无我见净,及入不动地。入不动地已,无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自在,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菩萨摩诃萨,普济众生,亦复如是。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展转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

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两种智觉的境界

佛又说:“还有两种觉相:1是观察觉,2是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所谓观察觉是人们返照自己的知觉和感觉的自性,以体认妄心的现状,毕竟是离了互相对立的四句,了无自性可得,这就名为观察觉。就是凡夫智慧境界的相似觉,并非正觉的境界。所谓四句:就是一一体异不一体c俱共同存在不俱不共同存在c有有实在的无没有实在的c非有好像是没有非无好做不是没有以及常永恒的存在无常没有永恒的存在,这些就是互相对立的四句。大慧啊离这四句,就是离一切法的纲要,所谓离四句,绝百非。也就要以离此四句为观察一切法而得智慧的体相,所以你们应当修学。这就是观察法天我。大慧啊所谓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就是人们都在妄想境界中接受它的本能感觉,所以一般人们对于坚地温水暖火动风的生理本能状态,执著不舍,而误认此虚妄假合的四大活动,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还根据因明的宗c因c喻三支论理方法,于虚妄不实中强认为是真实性的。智者就在此中觉知它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境界,这就名为妄想相摄受计著建立觉。这就是观察人无我。

菩萨境界

大慧啊大乘菩萨们就在此中成就二种觉相,了知人无我和法无我。由此得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又名为得入无相智的善巧观察。从此入于菩萨的初地欢喜地境界,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曾菩萨。自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注三十三。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形而上的心物同体观

“大慧啊大乘菩萨们,还应当了解四大所造成的色尘物理作用。他们应当觉知,形而上真如自性的实际,本来没有四大种的生元,因此四大种也本自无生。若能真观察到四大无生的实际,才知道宇宙万有一切现象,都不过是名c相和妄想分别的境界,所以才感觉它的存在,无非都是自心现量的差别境象而已。其实,外界物理的性能,根本也是无自性的,这就名为心现妄想分齐等差平等。就是说观察三界中,所造的色尘体性自相,也本来是离四句,绝百非,究竟无一物可得,毕竟是通体清净的。它也各自离物性的自我和物我所属的作用,住在自性体相的如实法中,根本就没有物理类别的分段自相可得。因为万物一体,所谓是法住法位,都住在诸法本自无生的自性体相之中。

色尘物理形成世界的真谛

大慧啊那么,怎样会产生四大种,造成三界一切色尘现状呢因为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妄想自性功能,具有如津液般润湿的大种,所以就产生内外界水的成分。妄想自性功能又具有热能的大种,所以就产生内外界火的成分。妄想自性功能又具有飘动的大种,所以就产生内外界风的成分。妄想自性功能又具有坚定的大种,所以就产生内外界地的成分。妄想自性功能,同时又具有色相和虚空的现象,所以就产生内外各种不真实的思虑。因此和合而有五阴色c受c想c行c识的聚集,和四大地c水c火c风的和合,造成世间色尘的种种状况。大慧啊所谓唯识的识,乃是由内外界种种境象,依他而起作用,由此遍计所执,乐于执著种种境界的迹象,再由此贪著之心,又构成为一种力量业力,使它相续流注而及于无穷尽的未来。大慧啊地等四大种以及造成色尘等状况,依形器世界来说,当然是由四大种的因缘和合而生。依形而上本体自性来说,能生四大种的,却不是四大种本身的因缘和合。为什么呢因为能形成色尘物质现状的性能,虽是偶然地c暂时地形成了各种方便,如果推穷物理性能,其所以能形成的元素,本来就没有它的自性。形而上本体的自性,虽然能生四大种的功能,生生还自无生,所以说一切万法各无自性。它形成了万象的各种形相,只是自性的功能所生的一种方便现象,靠因缘和合而生。但既借因缘和合而生,就并非没有形相。所以说:外道的学者们,只认为四大种,或认为某一大种便是造成万有色尘形相的基本原因,实在是不明究竟的真谛。他们之所以如此都是由于分别妄想所生的谬论,而和我的说法不同。

身心的五阴原理

大慧啊其次,我应当为你说明诸阴的自性相,什么是诸阴的自性相呢那就是指人们身心的五阴,也就是色c受c想c行c识等五种。除了色阴以外,那四阴并非是色。所谓色阴,是四大种所造成的色尘现象,各有各的不同境界。至于其余不属于色尘的四阴,并非仅限于四数,譬如虚空,是超数字的,它是不能以数字来范围的。虚空的自性,是离于有无之表,也是离四句,绝百非的。如果一定执著数字来说,那是无智愚夫们的说法,并非是见道圣贤的境界,大慧啊真正见道的圣者,处在色尘世界之中,自身和外物的境界,会亲证到都像幻梦似的存在。说它是空,并非断灭的空无。说它是有,又并非真实的存在。圣者由大智而得解脱,证到五阴都是根据妄想所显现的幻境,这就名为见到诸阴的自性体相。所以你应当消除名和数等的分别妄想,真能证得寂灭的自性,再为一切众生们谈究竟寂静之法,以断除其余外道的见解。大慧啊说到究竟寂静法之时,是要做到法无我的清静境界,其中也没有我见到毕竟清净的理念存在。由此才能进入菩萨的第八不动地。到达此地以后,可以得无量三昧自在之力,得意生身,以及如幻三昧,和究竟通达自在之力。从此普渡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万物,利益众生,大乘菩萨的境界,就是如此。”

外道学派四种涅槃的辨别

“复次,大慧啊其他外道学者们,大体说来,有四种涅槃的境界。1性自性非性涅槃。对境无心,内在独守清静,以此为涅槃的境界。2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认为各种现象的自性,都无存在,以此为涅槃的境界,就是所谓断见。3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

对于自己身心各种色相和内在的自性,都认为根本无性,只有一灵不灭的,就是涅槃境界。4诸阴自他共相相续流注不断涅槃。认为我和人们的五阴,

本来就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存在,以生生不已就是涅槃的境界。这就是外道们四种不同的涅槃境界,都不是我所说的涅槃。大慧啊我所说的涅槃,是妄想识灭,才名为涅槃。”

八识的互相关系和心王的能所因缘

大慧又问:“那么,也就天所谓有八种识的作用和关系了”佛回答说:“当然有八种识的作用和关系。”大慧问:“既然有八种识的作用和关系,为什么您只说涅槃是离意识妄想,而不说离其余七种识呢”佛说:“既然离了意识分别攀缘的妄想作用,其所以引起其余七种识作用的因就投有了,七种识又从何而生呢所谓意识,是由五识眼c耳c鼻c舌c身分别对境,因依他而起遍计所执的关系,才产生意识的作用。意识既已形成了,再受种种境界的熏习,增长如来藏识的种子,便名为第八阿赖耶。藏识又同时受意识的增长熏习,和意识所生我和我所执的思维因缘等等,分别妄想也就同时执著以此身相为我。所谓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因为攀缘自心显现的各种境界,总汇妄心执著的现状所生。意识连带其他七种识,都是互相辗转,互为因果的。譬如海浪,所有的波是水,所有的水是波。如来藏识和意识妄想等,也是如此。因自心现量领受境界之风的吹荡,心波藏海就迭相生灭,便互为因果。所以说:意识灭了,其余七种识也同时灭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

这是说:佛法所证的涅槃,并不是有一个涅槃寂灭的境界可得。此中既无能作与作所的出入作用,也没有涅槃之相可得。只要灭除如馅影一般的妄想,现前就是涅槃了。

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

这是说:妄想意识等的生起,是因为依他而起,是由于遍计所执的互相攀缘而形成的。心念便是心王的变相作用,诸识都是心王之所生,所以也名识为心所。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这是说:意识妄想,永不停灭,心海洪流,波浪汹涌,兴起了流注相续的现象。但只要意识妄想灭了,其余诸识,也就跟着而灭,不再产生作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