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乘入楞伽经-入楞伽经最新章节 > 第18节

第18节 免费阅读

:断六根六尘六识也。界有二种义:一者因义,谓根尘识,三和合造业,为生死因。二者限义,谓根尘识三,各有界限,不相紊乱也。

注二十五十二入:入乃涉入之义。六根六尘互相涉人,故名十二入。如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等是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着,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着生。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经法。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诽谤正法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愚痴凡夫们诽谤正法,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呢恳请您为我辈解说。”佛就归纳其意,作了一首偈语说: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恩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这是说:大凡诽谤正法的理由,不是执有的常见,便是执无的断见。殊不知有无断常等见的发生,也都是心量的作用。可是凡夫们只执著于身心感受的作用,不能自觉了知心量的圆通体相,于是便形成诽谤正法的邪见,这都是因为凡夫们愚痴无智的缘故。

于是,佛重申此义,又说:“有四种无中生有的理念,那便是:1本无有相却建立其相,2本无有见却建立其见,3本无有因却建立其因,4本无有性却建立其性。再者,一般愚痴凡夫,其所以发生诽谤的原因,是因为他对于所立的至理实相,毫无所得,于其中观察,得不到究竟本际,便认为一切都是非分之说,因此就产生诽谤,这便名为建立诽谤相。

“再说,什么是1本无有相却建立其相呢那便是说,对于身心的阴c界c入等,本来就无自他的实相,可是凡夫们却于此中执以为实,认为本来如此,而无不同,这便名为非有相建立相。这都是从无始以来,由虚幻妄想的习气及种种执著的染污熏习所生。什么是2本无有见却建立其见呢那便是说,对于身心的阴c界c入,以及人c我c众生c寿命c造物主等,认为确有其存在的见解,这位名为非有见建立见相。什么是3本无有因却建立其因呢那便是认为人在最初所生的分别识等作用,乃是无因而生的,以后又是不实如幻的,它本来就是无所谓有生的,目前只因为眼看到色,而有光明和轮廓等的情形,使产生了意念。前念虽生,生了还坏,这便名为非有因建立因。什么是4本无有性却建立其性呢那便是对于虚空c寂灭c入涅槃c无所作为等法,都认为它们是有各别的自体,各各执以为实。殊不知这种法,是法也是非法,若是离了法性,便性自非性的,何况一切诸法,本来便如兔马等角,徒有名言而非实在的,这便名为非有性建立性相。

“总之,建立诽谤正法的理由,部是由于思痴凡夫们的妄想所生,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自心现量,所以不是圣贤的境界,因此你们对于远离诽谤邪见,应当修学。大乘菩萨们,虽然彻底了知心和意识等的五法c三自性c二种无我的实相,但为了安顿众生,便现出各种类的身相,以种种方便,令其进入究竟的道果。这种情形,也譬如妄想一样,都是依他而起,本无定法的。又譬如如意宝珠,随着十方刹土众生的业力观感不同,和观点角度的不同,而遍现各种不同的色要。所以菩萨应世化度,便于一切如来的法会中,现身随众听闻正法。如此,他们了知一切法,都是如梦c如幻c如水月c如光影一样,本来自离于生灭之相,断常之见,以及声闻缘觉之法的。他们得百千三昧,及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官,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这个偈语的意义,是赞扬大乘菩萨的境界,大体都如上所说,就不必再加解释了。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惠,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等远离。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水无。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