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乘入楞伽经-入楞伽经最新章节 > 第15节

第15节 免费阅读

空间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现象,愈入愈深,愈缠愈紧,自心偏要执着虚妄的境象,不肯放舍。因为人们不能彻底了知外物的色相,都无自性,所以五识身眼c耳c鼻c舌c身就都随着外境色相的作用而转了。大慧啊所谓意识,也就是和前五识同时俱生,因为它有识别各种事物的作用,就名为意识。它对于前五识,有时或起差别分段的了知作用,有时也可以全体同时了知。不过五识身和意识,尽管随时在轮转不休,可是都不能自知自身便和意识互为因果的,只是各自在微细生灭的现象中辗转不休,执著各种差别的境界,和分段的现象,觉得它各自在转,都不能到达无分别的境界,各了自境的边际。例如许多有修行功力的人,进入禅定三昧的时候,并不觉知自心无始以来微细熏染的习气还在流转,意谓自己已经灭了诸识的作用,所以现在才得到了禅定境界的正受。其实,他不知道,所谓禅定三昧的正受境界,实在并不是灭了真如自相而入正受。因为无始以来能熏习种子的真如功能是不灭的,所以在禅定三昧之中,真如藏识固自不灭,只是境界转时,诸识没有执著摄取外境的因缘,所以好像觉得是意识等完全灭了似的。”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征

佛说:“这个极其深细的藏织阿赖耶的究竟边际,除了已经到达如来果地,以及真实证入菩萨境地的大士们外,其他如声闻c缘觉c外道等修行人,他们所得的三昧智慧之力,决不可能推知它绝对性的义理和境界的。至于已证入菩萨诸地的大士们,有他的善巧智慧和方便法门,能够于先佛的圣教经文中,研究判断它的章句义理,能够信入藏识的境界;但如要切实了然明白它的究竟道理,必须要得最殊胜的c无量无边的善根因缘成熟,能摆脱自己心中现行的虚伪妄想,宴坐在寂静的山林中,由修习下土道天人乘,渐次进入中士道声闻和缘觉乘,再进至于上士道菩萨大乘逐步依次循序上进,渐渐才能发现自心妄想流注的作用。等到修持的功行圆满,自然会得到无量诸佛来灌顶性光和智慧的加庇,证得自在之力和神通三昧,与诸大善知识和佛子们把臂同游。然后才能解脱得度,确实远离了心意识,见到自心所现的自性境界,才能度过虚妄习气的生死苦海。大慧啊所以说:凡是真实修行的人,应当亲近最殊胜难得的善知识。”说到这里,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是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忽然吹来阵阵的烈风,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如来藏正是如此,它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是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珮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

这是说:譬如澄清寂静的海水,它一经变动以后,就转变为种种波浪的现象。由心所生七识的作用,也是如此,也都是由如来藏所出发而和合俱生的。也就是说:当七个识生起作用的时候,如来藏识即全海成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第六意识,它会生起思惟的作用,分别各个识的现象和道理。总之识的作用和现象,大体分作八个,但虽然它有八个作用的不同,其实它又是无定相可得的,而且所谓无相,就是相的毕竞空,无相便是无相,并无另外有一个无相之相可得。

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这是说:譬如海水,当它起了波浪的作用时,它便全海成波,但现象和作用虽然有了不同,可是它们同为海水,却是本无差别的。当它由波浪还成海水的时候,只是现象和作用的平息,也并无另有一个所归还之处。一切识的作用产生,仍然不离于心。所谓心识,也仅是体用上的不同,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可说。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