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漫漫求职路(全景式长篇纪实文学)最新章节 > 异地来的不速“商人”

异地来的不速“商人” 免费阅读

2c异地来的不速“商人”

木梓乡坐落在两省接壤的大山中,境内有两座海拔一千米的高山,成了两省的天然屏障。两座大山的中间有条百年前修筑的山间石板路,相邻的两省山民就是从这小路往来,交流着相互有无的山货;也从这里挑出结余的山货特产,在山外的圩镇和县城变现,换回日用品。

尽管木梓乡山高林密,交通又不方便,但这里物产丰富,盛产木竹c山货。特别是这里栽种的木梓树,长得非常茂盛,每年挂的果实沉甸甸的,是远近闻名的高产树。偌大的c红里带紫色c结实饱满的果子,待它成熟后就可以下树送去榨油。用土法粉碎的木梓,经热烘后榨出的木梓油色泽清爽c清香扑鼻而来。这样土榨出的油脂含有天然的营养,是周边城乡居民炒菜的最佳的油料。这里木梓油的出名,大概这也是木梓乡名的由来吧?!

千百年居住在这里的山民靠山吃山,日子也就一年又一年的过着。不料,这年秋冬,木梓乡靠近大山的几个村落屋场却发生了多年来都未发生过的多起偷窃案件!先是某家长年堆放在屋前的几方杉木板,一夜就不翼而飞;过几日,某家自留山的一片木梓树的果实,被摘得净光;再过半月,某家的一头大肥猪放在山上吃食,也再没有回来纯朴的山民开始也没当回事,因为山民之间搞混拿错的事,过去也有过。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原物归还。就是有哪家一时困难,先借去周转一下,也是情有可原。山民就是这样纯朴,像大山一样慷慨大度,真的不会太计较。然而,这样的事不断发生,而且发生的频率高了起来,山民再也忍不住了,结伴去了乡派出所报案。不日,派出所派出警员下到村落去侦破,侦破的结果表明,这些偷偷摸摸的事,不像是附近的山民所为。于是,警员又化装成便衣,蹲点在村子里和埋伏在山道旁,十天半月下来,盗窃案又没有发生了。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大案要案,自然警员也就撤回。不料,警员撤出的半月许,类似的案件又开始发生。山民再次告到派出所。派出所的所长也觉得怪了,警力一出动,这些人就销声匿迹;警力一回来,这些人又伺机作案。难道有山民通风报信?或者是我们派出所内部出了奸细?所长一面安慰山民回去看好自己的家门,一面向上级报告,请求指示和支援

这一日,处在两山之间的一座榨油坊来了位身穿整齐衣服的年轻人。他二十多岁的相貌,身材高大挺拔,一副考究的眼镜平添了他的儒商气质。这位年轻人自称是来自邻省省会一商家的采购员,他到这里来是考察木梓油的土榨加工工艺。他说,待到这里拍摄土榨油制作的全过程和采样回公司后,就要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如果董事会通过,公司将向这土榨坊订一大批的土榨木梓油。山间这榨油坊的老板是邻省一个县的投资商,他承包了这土榨油坊多年。承包商在这山里,长年大量收购山民交来的木梓果实;他又雇了几个邻县的帮工专门土榨木梓油,销往邻省的几个大城市。这几年,国家在木梓乡大量发展木梓树产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广,网络也越撒越宽。他与两省的多个客商有联系,但今天这位的客商还是第一次接触。生意经说得好,来的都是客,多多益善。自然土榨油坊的老板对年轻商人的到来是热情相迎,何况他这出的购油价格还是最高的。一段时间,这年轻商人白天就带着摄影机,对着满山满岭的木梓树不断摄影;有时也在油坊拍摄一些土榨油的制作过程。傍晚他就离开,去了山那边的县城住宿

就在附近山村再次出现偷盗现象的一个深夜,早早埋伏在山那边县城的便衣警察突然从天而降,一举抓获了这伙流窜两省的窃案团伙。原来是这年轻商人在这一带拍摄的过程中,他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伙流窜案犯的行踪。在这伙案犯再次出动时,他带领潜伏在县城的几个“商人”警员,一举将这些案犯堵在了作案现场,人赃俱获。据案犯交待,他们这段时间以山间土榨油坊周围为探视点,并通过乡镇派出所一协警为内线通风报信,躲过了警力的跟踪,屡屡作案得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