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让老牛来说说看!最新章节 > 第37节

第37节 免费阅读

老牛眼中的中医经典

继续回到中焦太阴阳明经证的话题上来,我们都知道内经有一篇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读读这一篇经文。谈到这里,此老牛还要稍微谈一谈关于《黄帝内经》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帝内经》素问失传的话题,这个话题中医界争论已久,各种声音都有,老牛本人也是认同失传的观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内经》可以肯定的是唐宋时期仁人志士增补编修的,并非是张仲景本人看到过的那本《黄帝内经》,甚至连我们看到宋本《伤寒论杂病论》本身都不可能张仲景的原本,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其实这个问题就连最严谨的考古专家也不敢断言是非曲直,所以老牛又得搬出同心同理的价值观来评判。首先你要研究评判中医这门学问中的《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那就绝对不能呆在家里只翻书,因为就算是你能翻到的书也都是失传过的东西,这就像以讹传讹一样,用一个错误的假设去证明另一个错误的结论一样愚蠢。唯一能判断真实的标准就是实践,所以说一群纸上派中医研讨的这种课题真的没有意义。可如果是一个时时刻刻在运用经方辨证论治指导的,实践派中医就不一样了。就如同老牛开篇所言,中医是一门最接地气的学问,所以判断《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的真伪,只能依靠不断的逐篇逐条的去实践,不要被眼花缭乱的理论所迷惑,最高深的学问往往是最简单的,正所谓大道至简。就在日常的行医诊病过程中,时时刻刻的把经典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上,在日积月累而漫长的平凡实践过程中积聚力量,以等到突然开悟的那个质变的时间。这也是需要一些气运机缘的到临才能做到的。

基于上面所说老牛是这样看待《伤寒杂病论》的,其实在伤寒杂病十三篇中,在老牛看来除了那三阴三阳的六篇正经条文之外,其他的几篇都有后人的手笔在里面。张仲景除了在各篇的篇首做几句概括性的表述之外,大量的议论和讲解都值得怀疑,因为这是有悖于仲景先师的道家属性的,过多的说教性的言论,是不符合张仲景的时代特征的,的的确确是后人续貂之笔为主。

这一点在金匮要略中会看的更清楚,甚至是都明确注明出自某某书某某人,这更加说明了整部伤寒论中大部分议论的内容都不可能是张仲景本人的原作,这一点确凿无疑。但是我们要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现实证明金匮要略中的大部分方剂都在实践中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而且是很确切的疗效,如果是一个对伤寒论正经条文方剂熟悉的朋友,在读《金匮要略》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其中大部分的方剂都是伤寒正经方剂的化裁变化使用而已。所以说金匮要略有实践价值。但是要研究伤寒大义,伤寒正经条文却是唯一可以依靠的证据。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任何一个议论的结论都值得推敲,任何一个定义都有可能招来歧义,仲景先师是不可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的。这一点又反过来证明了老牛一致的观念,仲景先师的弟子王叔和算是为中医的传承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他不是张仲景,不可能把张仲景所有的形而上学的知识完全复制过来。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王叔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从他重新编撰的这本《伤寒杂病论》来看,他基本做到了忠实于先师的一贯价值观,尽量少的多陈列条文,少参与一些不必要的议论的伤寒大义,至少这一点我们今人是很值得庆幸的。我们只能通过同心同理的标准来审视王叔和的行为,他是试图认真的再现老师的意图,但是王叔和是从中医巅峰时刻走下来的第一步,但是这第一步并非没有价值,万事不可求全,求全也不是道家人物该做的,退而求其次,矬子里面拔将军,也是值得我们后人认真研习的。

这就是老牛一贯的观念,要想在一个行业里面有所成就,最终必须研究这个行业里面的圣人经典之作,因为那是大树的主干,只有紧紧的,时时以此干为标准,刻刻以此干为参照,才不会离经叛道远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