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婉约词最新章节 > 第 41 章

第 41 章 免费阅读

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以设问句点出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画意浓郁,诗情dàng漾,将读者引入优美淡雅、动静谐处的意境。全词清新柔和,流丽自然。

【集评】

沈雄《柳塘词话》:眉公早岁隐于九峰,工书画。……其小词潇洒,不作艳语。

汤允积

浣溪沙

燕垒雏空①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②晒翅满鱼梁③。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④。

【作者简介】

汤允积字公让,濠洲(今安徽凤阳)人。工诗词,为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十才子之一。官至指挥佥事。后带兵分守孤山堡战死。

着有《东谷集》十卷。

【注释】

①燕垒:燕窠。 雏空:谓rǔ燕已经长成,飞离燕窠。

②鸬鹚:一种能捕鱼的水鸟。

③鱼梁:捕鱼水堰,又称鱼床。

④懒衣裳:谓时已天暖,无须多添衣裳。

【评解】

此词借景抒怀,清雅别致,独具风格,古人作诗填词,多重锻字炼句。有时一字见新,全篇为之生色。此首“榴叶拥花”的“拥”字,也甚为人称道,以为表现出榴花的真面貌。

其与杜甫《返照》诗:“归云拥树失山村”,方岳《梦弄梅》诗:“黄叶拥篱埋yào草”,虽同用“拥”字,却能各臻其妙。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清润入格,“拥”字炼,能写出榴花之精神。

文徵明

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yīn亭午①。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②娇眼开仍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④。不受些儿⑤暑。

【作者简介】

文徵明,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明代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以贡生入都,授翰林待诏。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诗以娟秀见称,其词与诗风格近似,但也偶有雄壮之作。着作有《甫田集》。

【注释】

①亭午:正午。

②:形容眼光急迫不安。

③:滞涩。

④苎:苎麻,多年生草本。

⑤些儿:一点儿。

【评解】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yīn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朦胧,喃喃自语,情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

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抚媚多姿。

王世贞

忆江南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①,淡黄衫耐藕丝风②。家在五湖东③。

【作者简介】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自称州山人,明代太仓(属江苏)人。

嘉靖十六年进士及第。官至刑部尚书。诗文与李攀龙齐名,同为明代文坛“后七子”

领袖。晚年诗词以平淡自然为多。着有《州山人四部稿》、《续稿》。

【注释】

①梅子雨:初夏江淮一带连续yīn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或黄梅雨。

②藕丝风:喻风力纤细如藕丝,太湖多莲藕,故以之作比。

③五湖:太湖。

【评解】

此词着意描写梅雨时节太湖日落前的秀丽景色,色彩淡雅优美,尤具水乡情调。其中“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一联,对仗工稳,造语清新,极堪吟味。

徐有贞

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①,知他多少,yīn晴圆缺。 yīn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作者简介】

徐有贞,初名,字元玉,江苏吴县人。明宣德八年登进士第,佐英宗复辟,官升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平生深究经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法、水利、yīn阳、方术之书,无不博览。

着有《武功集》。

【注释】

①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评解】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

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陈 霆

踏莎行 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①。夕阳倒影shè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②。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yù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作者简介】

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号)十五年进士及第,官刑科给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着有《水南稿》、《渚山堂词话》等。

【注释】

①槎牙:错杂不齐貌。 鸢:俗称鹞鹰。

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

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

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而在问行人归信。不意“青山尽处行人少”,遂只得注目于远近风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寻思。

屈大均

潇湘神 零陵作

潇水流。湘水流①。三间愁接二妃愁②。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

【作者简介】

屈大均,原名绍隆,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明亡时,年仅15岁。清兵南侵,坚决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其诗富有民族意识,着作有《道授堂集》、《九歌草堂集》。

【注释】

①潇湘:潇水出自湖南宁远九嶷山,流至零陵,与由广西兴安流来的湘水会合,称潇湘。

②“三闾”句: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二妃指传说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哭死于江湘之间。屈原流放江湘,其《九歌》咏及湘夫人,故云愁接愁。

【评解】

此词借咏潇湘抒发感怀。当是有所寄托。零陵为潇湘会流之地,两水乍合,颜色分明。词中以鸳鸯不辨水色,自亦不能发思古之幽情,烘出三闾、二妃史事,以抒感慨。

梦江南

红茉莉,穿作一花梳①。金缕抽残蝴蝶茧②,钗头③立冬凤凰雏。肯忆故人姝④。

【注释】

①“穿作”句:穿茉莉花成串作头饰。

②蝴蝶茧:古代fù女的一种发式。

③“钗头”句:喻茉莉花串饰在钗头,状如小凤凰展翅。

④姝:美好。

【评解】

词中写女子对镜精心梳妆打扮,为的是要让人记起她的艳美姣好。然细味词意,与唐人诗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仿,当有其寓意在。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哀感顽艳,亦复可泣可歌。

吴伟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