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百战奇法最新章节 > 第 6 章

第 6 章 免费阅读

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注释】

①死地: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意思是,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

②必死则生: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抱定必死决心奋战的,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生战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xìng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yù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①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之间。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yù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注释】

①幸生则死: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在对敌作战中,如果存有侥幸偷生的思想,就回畏敌怯战,反被敌所杀。

饥战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①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琪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琪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琪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琪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琪,琪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琪军,琪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琪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琪不能制。

【注释】

①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军队出国作战所需粮草给养依靠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充足了。

饱战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②。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用自己的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之敌。

②捍蔽:保障,屏蔽。

劳战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①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注释】

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军队就疲劳被动。趋战,快速急进而奔赴战场仓促应战。

佚战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①,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②

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③,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注释】

①放佚:放纵不受约束。这里作放松警惕或放松戒备。

②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有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发生。

③荆:古代楚国之别称。

④投石超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兵活动。投石,投掷石弹。超距,跳跃障碍。

胜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①

秦二世时,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注释】

①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意思是,打了胜仗要像没打胜仗一样保持高度戒备。

败战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

晋末,河间王在关中,遣张方讨长沙王,率众自函谷入屯河南。惠帝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②,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③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

【注释】

①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从不利中能够看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出了。

②乘舆:古代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

③利钝: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