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百战奇法最新章节 > 第 2 章

第 2 章 免费阅读

叹曰:“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如何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对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限]腰开弩三十六钧②,立标拣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隆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虏树机能③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金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木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

【注释】

①广地则用军车: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地广则用鹿角车营”。意思是,在开阔地域作战,就要使用战车部队。

②钧:中国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一钧为三十斤。

③树机能:羌族的一个部落首领。下文的猝跋韩、且万能、没骨能等皆为羌族的部落首领

信 战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①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②。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jiāo,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④,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注释】

①信则不欺:语出《六韬龙韬论将第十九》。意思是,为将帅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

②十二更下,在者八万: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留守阵地的只有八万人。

③幡兵:幡,同“”,旌旗;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

④得原失信: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春秋时,晋文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有侦察人员从围城中出,向晋文公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国家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于是,退兵三十里,而原国也归降了。

教 战

凡yù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①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②

战国时,魏将吴起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注释】

①备谙:万全(或全面)熟悉(或熟记)。

②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意思是,使用未经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意味着白白抛弃他们的生命。

众 战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①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元相拒。元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yù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元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石军拒张蚝,小退。元、琰仍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注释】

①用众进止: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意思是,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

寡 战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法曰:“用少者务隘。”①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渡河②,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③,军于许原西。西魏遣将宇文泰拒之。泰至渭南,集诸州兵,未会。诸将以众寡不敌,请且待欢更西以观之。泰曰:“欢若至咸阳,人皆转搔扰。今其新至,可击之。”即造浮桥于渭南,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军④六十余里。高欢率兵来会。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⑤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日晡⑥,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jiāo,泰鸣鼓,士卒皆起。于谨等以大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

【注释】

①用少者务隘:语出《吴子应变第五》。意思是,使用小部队对敌作战时,务必选择险隘的地形条件。

②河:古代黄河的专称。南北朝以前,称“河”或“河水”,隋唐以后称“黄河”。

③洛:洛水

④齐军:高欢之子高洋后代东魏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追尊高欢为神武帝。故这里又将高欢率领的东魏军称为齐军。

⑤偃戈:伏兵,埋伏。

⑥日晡:即午后申时,亦即十五至十七时。

爱 战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②,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士卒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

②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