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57 章

第 57 章 免费阅读

坝,至提茹,道路亦皆平坦。过上折多,山势高峻,积翠凝芳,借榻一宵。行五十里,即至打箭护,行馆颇为华美,铺陈亦极鲜明,即锦官城之官署人家,亦不能有此丰盛也。

题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虽地处雪域高原、遥远偏僻,但与中原人民长期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jiāo往。文章记载了作者随朝廷重臣福康安平定边乱之后,由拉萨返回四川康定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对高原特异的风光、藏族传统风俗等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新奇的世.界。在写景方面,作者重点突出高原的特点。如:“朝暾初上,风日晴佳,碧草黄花,殊不荒寂”,写出了清晨的清新美丽。“晚登碉楼远眺,见夕阳芳草,牧马成群,嫩绿丰肥,足资刍秣”,写出了畜牧之盛。上席马岭,重yīn、雪山、寒风,“五月抄,不啻三冬”;而下至半山,则气候渐暖,草木葱茏,到处凝芳积翠,山色顿觉改观;形象地描绘出高原雪山的立体式气候特点。在人文景观方面,也新奇别致。如:渡江皮船,碉楼;一路寺庙辉煌宏丽,可见藏民宗教信仰之虔诚;占达村青稞绿麦,一望无际;吹仲庙喇嘛文雅清秀,如内地巫师,娶有室家,生子可袭其职等等。阅读此文,缩短了历史,缩短了空间,使我们能在作者的介绍中,了解二百多年前康藏高原的风土人情及藏族兄弟灿烂的文明。

作者简介:林椎,号西崖,生卒年不详。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成都知县。五十六年(1791)任四川盐茶道。抗击廓尔喀人侵时,其在后藏督运军粮有功,升按察使,授布政使衔。其父原为清大臣福康安的家仆。

●清朝游钓台记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慕。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借先生以传,必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余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山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踌相距可数百里。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俯不可止。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岩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yù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茜,yù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飘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试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近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蹬,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生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而空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呼!”客不闻乎?昔宗少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也。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题记:钓台是东汉严子陵隐居的地方,风景秀丽。相传严子陵原名光,是刘秀的同学,刘秀当了皇帝之后,请严子陵出山做官,严子陵却没有兴趣,跑到钓台隐居终生。

作者简介:郑日奎,字次公,清江西贵溪人,顺治进士。

●清朝游慧山泰园记

慧山诸园,可游者五六,而秦园以胜闻。余自吴阊归,舣舟山麓,呼一僮循扉入。时宿雨初霁,落英委磴,新禽弄声。龙山爽气扑人,眉睫间,苍翠yù滴。泉虢虢石罅中,鸣声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坠于池,皿然崩然。池广袤可百尺,虹桥蜿蜿,塔影动摇,倏鱼跳波。轩阁以十数,不为厂丽,而整洁靓深,竹榻湘廉、石屏髹几之设,在在不乏。

余尝谓:探山水之胜者,必梯山岩、恒幽壑,嗜奇者快焉而或病其劳;去而体乎园林,展足见平池小丘,鱼鸟亲人,而乏岩壑高深之。兹游遂兼得之,意甚适。独哦五言诗六首。暮色苍然,忽忽犹不yù别。盖了巴二月十七日也。

题记:这篇文章分两个部分。先写秦园景致。宿雨初霁,空气清新。雨打落花,满地缤纷。鸟儿凋瞅,似与人乐。作者拾级而上,游踪渐行渐入佳境。泉声涓涓者幽然,叮咯者淙然,坠池轰响者皿然崩然,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泉水由细微而宏大的声音变化。池水更是充满动感,塔影动摇,倏鱼跳波,就连池上的曲桥,也婉然如动。而轩阁竹榻湘帘,整洁幽静,恰好与水池的动景形成对照,趣味盎然。

次写观感。山水之奇与园林之胜难以兼得,而秦园兼具山情园趣,不免令人心情轻快。作者夹叙夹议,使秦国的风景特征更加突出。

文章观察细致,遣词造句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简介:邵长衡(16371704),一名衡,字子湘,号青月山人,武进(今属江苏)人。诸生。能诗文。寄情山水,与陈维林朱彝尊、姜宸英过从甚密。客于江苏巡抚宋牵幕,选王士真及宋荦诗,编为(二家诗钞)。有(青门麓稿、旅稿、剩稿)等。诗文俱佳,古文与侯方域、魏禧齐名,善于寄情山水。

●清朝游庐山后记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yīn益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护,测香谷泉,出太平宫,漱宝石地。甲严,渡江览湓口形势。乙护,返宿报国护。大雨,溪谷皆溢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