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53 章

第 53 章 免费阅读

墙内外对比中进一步强调了山庄小草的“待辰游”,也给山庄涂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不能不是作者作为御用文人的创作心态的表露。

作者简介: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又署观奕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人翰林院,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溢文达。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能诗及骄文,多宣扬封建lún理观念及歌功颂德之作。有(纪文达公遗集),并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清朝泛舟潇湘记

自湘潭之衡、之永、之全州,溯西南道江水而行。永州以下为湘水,以上为潇水。其水曲折,与岸往复。舟中环顾,疑若四面俱断。既绕而出,直不飓尺,旋又曲去。回视后舟之帆,若从岸上来者。帆之风乍顺乍逆,窗之日乍左乍右,东西南北,步步易向。故行潇湘间日最久。

江水澄澈,经冬缩缭,清激弥甚。石子磊落于江底止,色色呈露,郦注、柳记之不诬也。既浅而流益驶,岸脚石齿,错伏豁辟,水漱其龅,潺潺淙淙,厥响维厉,以警新客。水之概,衡。永间如一;而山。则衡州之南岳七十二峰也,绵数百里,如云罨半天,至永州,诸山极皱秀瘦透之致。绿岸相逐,江皋水步都无坦奇。危岩壁削,怪石森竖,青黄黛绿,随色所现,如倚如坠,如垣如蝶。渔舟泊雨于嵌空之下,茅舍炊烟_于助突之上,便疑方壶、员峤去人非远。长林灌木,红叶翠柯,浓染密缀,不因冬损。其余平沙荒埃、浅芜衰草,皆具骚楚之象。时有积雪,襞积于遥峰连阜之间,峭箐邃冷,描绘转胜。游目四望,画屏随面而列。

昔子厚居永,记永山水最多。予过永,yù留所睹于篇什,而未悉其名。问诸舟人、土人,皆不知。由柳所述,证我所经,其肖也酷。乌知冉溪、袁渴、右邱、石涧非即在耳目问耶?即不然,当亦不大过是矣。曾泊舟一所,人稠地胜,名曰“石期”者,又乌知非所谓“石渠”讹而为“石期”者耶?

将至全,江中多用竹石以坝水,水声弥厉,舟愈难上。岸旁水轮,因波自转。舟师捩柁过之,而歌矣乃:皆天趣也。大抵潇湘之间,水纹石皴,岸容树态,真化工之为画工。予泛舟于其中,侮未学画矣。

题记:潇湘两岸,山川灵秀,风景如画。作者溯流而上,山山水水。草木风情,水纹石皴、岸容树态。一幅幅画卷随处排列。元人有“潇湘八景图”,八景为:平沙落雁、远捕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而作者笔下的景色生动逼真,加之通篇构思精巧,文辞清丽,令人读来出神入化。

作者简介:黄之隽,清代休宁人,字石牧,号吾堂,康熙进士,官编修。著述颇丰,尤工诗,著有(语堂集》、(香屑集)。

●清朝凤凰山

唐宋以来,州治皆在凤凰山麓。南渡驻辇,遂为行宫。东坡云:“龙飞凤舞入钱塘”,兹盖其右翅也。自吴越以逮南宋,俱于此建都,佳气扶舆,萃于一脉。元时惑于杨髡之说,即故宫建立五寺,筑镇南塔以厌之,而兹山到今落寞。今之州治,即宋之开元故宫,乃凤凰之左翅也。明朝因之,而官司藩臬皆列左方,为东南雄会。岂非王气移易,发泄有时也。故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皆在凤凰山之左右焉。

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

余去此十七年,复与彭城张圣途、丹阳陈辅之同来。院僧梵英,葺治堂宇,比旧加严洁。茗饮芳烈,问:“此新茶耶?”

英曰:“茶xìng,新旧jiāo则香味复。”余尝见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则桐之生意不尽,缓急清浊,常与雨寒暑相应。此理与茶相近,故并记之。

徐渭《八仙台》诗:

南山佳处有仙台,台畔风光绝素埃。嬴女只教迎凤入,桃花莫去引人来。能令大yào飞鸡犬,yù傍中央剪草莱。旧伴自应寻不见,湖中无此最深隈。

袁宏道《天真书院》诗:

百尺颓墙在,三千旧事闻。野花粘壁粉,山鸟煽炉温。江亦学之字,田犹画卦文。儿孙空满眼,谁与荐荒芹。

题记:唐宋以来,历代官府的州治都在凤凰山麓。到南宋又在这建都,修建开元宫。凤凰山的名胜还有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等,与左面的开元宫分列在凤凰山左右,就像凤凰的两个翅膀。“王气”之说即使于此。

●清朝复庵记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须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日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入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于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