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27 章

第 27 章 免费阅读

,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题记:为滕王阁写序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王勃和韩愈,其他的从唐代至今,写序的历朝文人确实不少,但多是自作多情,附庸风雅尔矣,历史却无情的抛弃了他们,连韩愈也不例外,人们知道,熟悉的只有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而滕王阁的闻名大概也是沾了这篇序的光,没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也恐怕早为历史所湮没。这篇序除了仍受六朝影响词藻华丽,韵律流畅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表现了盛唐磅礴之气。这种雄浑气势的光芒把别人的文章都掩盖了。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绎州龙门人,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孙子。六岁就善写诗文,还未加冠就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多次向皇帝进献自己写的文章。后因文章中写了皇子的恶迹而被罢官,客居剑南。他的父亲福峙,也因王勃的事故被贬为jiāo趾令。王勃前往jiāo践省父。渡海溺水而死,当时只有二十八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人称“初唐四杰”。王勃有诗文集三十卷,现在编有诗集二卷。

●隋唐五代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shè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题记: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受到永王李的邀请,热情参军,但李在出兵北方的时候,却被他的哥哥唐肃宗定为叛乱,永王失败后,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这首诗当是去往夜郎途中所作。应朋友之邀,到沔州城南的朗官湖去游玩。并写诗一首用来纪念,及是此诗。难能可贵的是诗人不为自身安危所念,为国家的平叛,太平而由衷的高兴。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家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对当时政治腐败有了较深认识。从此浪游各地,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jiāo。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幕僚,因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安徽当途。著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隋唐五代蓝田县丞厅壁记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指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所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赘,丞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然曰:“官无俾,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然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木卉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挺,俨立若相持,不汩汩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题记:这虽然是一篇题在蓝田县丞厅壁上的文章,其实它可以说是一篇政论文。特别是前半部分,对县丞制度进行了一番议论。“丞”虽然是县中最大的官,但却空有其职,没有实权,为下面的吏所cāo纵。作者在列举了这项实事后,本应铺排开来,展开议论。但却是虎头蛇尾,作者在后半部分却转而叙述县丞厅壁的历史情况。不能不说是有些失败。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隋唐五代跋禄迦国

跋禄迦国……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清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