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21 章

第 21 章 免费阅读

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震dàng而不怡。无良媒以结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jiāo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yīn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慕远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jiāo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yīn,长寄心于君王。忽不司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秦汉三国节游赋

览宫宇之显丽,实大人之攸居。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檄于城隅。亢高轩以回眺.缘云霓而结疏。仰西岳之崧岑,临漳滏之清渠。观靡靡而无终.何眇眇而难殊。亮灵后之所处,非吾人之所庐。于是仲春之月,百卉丛生。萎萋蔼蔼,翠叶朱茎。竹林青葱,珍果含荣。凯风发而时鸟欢。微波动而水虫鸣。感气运之和润,乐时泽之有成。遂乃浮素盖,御骅骝,命友生,携同俦。涌风人之所叹,遂驾言而出游。步北园而驰骛,庶翱翔以解忧。望淇池之,遂降集乎轻舟。沉浮蚁于金鼎,行觞爵于好仇。丝竹发面响厉,悲风激于中流。且容与以尽观,聊永日而忘愁。嗟羲和之奋策,怨曜灵之无光。念人生之不水,若春日之微霜。谅遗名之可纪,信天命之无常。愈志dàng以yín游,非经国之大纲。罢曲宴而旋服,遂言归乎旧房。

题记:本篇选自《全三国文》卷一三。此赋大约作于建安十八年(213)后至二十二年(217)间。前段描述并称美邺宫殿宇和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之“显丽”与“高轩”,及仲春草木欣荣的景象,引起出游兴致,后段描写驰骛北园,轻舟洪池,饮酒奏曲,从容尽观,永日忘愁的快乐和忽见黄昏落日而兴发人生不永、天命无常之感,遂罢曲宴而归旧房。赋文于抒写邀游情景个流露忧生之嗟,故疑其为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亲故多离其灾”(曹丕《与吴质书》)所引起的悲感。此赋写景壮丽、俊秀,气格亢爽,抒情悲慨,跌宕有致。(赵乃增)

●魏晋南北朝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yīn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题记: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从书法角度而言其艺术价值当然是无与lún比的,虽然传说是王羲之喝醉酒后写的。现在从文学角度来看,《兰亭序》亦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它记叙了王羲之一行游会稽山的盛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又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和“清流激湍”。所以“引以为流觞曲水”,并歌咏之。使作者一行“足以畅叙幽情”,以至作者畅谈人生。作者所以有此雅致,都是因为这山清水秀,环境幽静了。畅游山水毕竟是一兴事。

作者简介:王羲之,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人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书法代表作《兰亭序》。

●魏晋南北朝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山由〕,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jiāo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木卓〕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yù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