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17 章

第 17 章 免费阅读

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明朝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题记:在明代崇祯五年的十二月,作者住在西湖,一连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一时游人、飞鸟都没了。作者在这天更定之后,乘了小船到湖心亭去看雪,这时云雾弥漫,山水、云天一片苍茫。在湖上看到的只有长堤,模糊的湖心亭,此外就是作者乘坐的小舟和上面的几个人了。不想到了湖心亭已有人铺毡对坐饮酒,作者在此时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雅致的游人,自是高兴不已。连架舟的船夫都感觉到了这一点。

●明朝紫阳庵

紫阳庵在瑞石山。其山秀石玲珑,岩窦窈窕。宋嘉定间,邑人胡杰居此。元至元间,道士徐洞阳得之,改为紫阳庵。其徒丁野鹤修炼于此。一日,召其妻王守素入山,付偈云:“懒散六十年,妙用无人识。顺逆俱两忘,虚空镇长寂。”遂抱膝而逝。守素乃奉尸而漆之,端坐如生。妻亦束发为女冠,不下山者二十年。今野鹤真身在殿亭之右。亭中名贤留题甚众。

其庵久废,明正统甲子,道士范应虚重建,聂大年为记。万历三十一年,布政史继辰范涞构空翠亭,撰《紫阳仙迹记》,绘其图景并名公诗,并勒石亭中。

题记:这篇小文章在描述了紫阳庵在瑞石山上,山上多玲珑岩石,在宋代当地的胡杰开始在此居住。元代至元年间开始有一个徐洞阳的道士居住,并改名紫阳庵。他的徒弟丁野鹤后来在此修炼,临终似是顿悟,同样也感染了他的妻子,此后二十年没有下山。但后来却荒废了,到了明代才又开始由道士范应虚重建。

●明朝云居庵

云居庵在吴山,居鄙。宋元间,为佛印禅师所建。圣水寺,元元贞间,为中峰禅师所建。中峰又号幻住,祝发时,有故宋宫人杨妙锡者,以香盒贮发,而舍利丛生,遂建塔寺中,元末毁。明洪武二十四年,并圣水于云居,赐额曰云居圣水禅寺。岁久殿圮,成化间僧文绅修复之。寺中有中峰自写小像,上有赞云:“幻人无此相,此相非幻人。若唤作中峰,镜面添埃尘。”向言六桥有千树桃柳,其红绿为春事浅深,云居有千树枫桕,其红黄为秋事浅深,今且以薪以,不可复问矣。曾见李长蘅题画曰:“武林城中招提之胜,当以云居为最。山门前后皆长松,参天蔽日,相传以为中峰手植,岁久,浸yín为寺僧剪伐,什不存一,见之辄有老成凋谢之感。去年五月,自小筑至清波访友寺中,落日坐长廊,沽酒小饮已,裴回城上,望凤凰南屏诸山,沿月踏影而归。翌日,遂为孟画此,殊可思也。”

题记:云居庵在吴山上,北宋元年间为佛印禅师修建。而圣水寺则是元代元贞年间由中峰禅师修建。到了明代洪武二十四年,云居庵和圣水寺合并,皇帝赐了“云居圣水禅寺”的匾额。后来年久大殿有所毁坏,在明代成化年间有个叫文绅的僧人又修复了。但可惜的是云居庵周围有很多松树,时间长了,被寺院的和尚也快砍伐完了。此中可见作者对山水的爱护。

●明朝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孩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fù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明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题记:西湖在明代的时候是有香市的,根据张岱的记载,西湖香市从花朝节开始,到端午节结束。香市成因与到普陀山、天竺山进香的香客有很大的关系,即在此jiāo易上香物事。同时在文中可以看出jiāo易的范围是很广的,但昭庆寺的规模最大,常年有市。jiāo易的东西也很多。这同时也成了杭州的一道风景线。但可惜的是在明代崇祯年间,昭庆寺起火,一切都化为灰烬,又加民生疾苦,香客断绝,香市也随着消逝了。

●明朝伍公祠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dàng激堤岸,势不可御。或有见其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每岁仲秋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弄潮之戏,盖始于此。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嘉、熙间,海潮大溢。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元末毁,明初重建。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