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历代游记选最新章节 > 第 8 章

第 8 章 免费阅读

一个神话般的美妙世界。漓江:发源于广西桂林东北的兴安县,流经桂林、阳朔,在梧州汇入西江。由桂林至阳朔40公里间,山峰奇特,田野似锦,江山如画,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明朝游太和山日记

十一日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天岭。五里,抵五龙宫,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即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作。还过殿左,登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异。余出嵩、少,始见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路既,垂杨夹道,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梅为老母寿。

题记:太和山即武当山。相传武曾修炼于此,为道教名山,亦以传授武当派拳术著。山在湖北均县西南境,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池、9井等自然风景。山中殿宇模宏大,现保留有太和、南岩、紫霄、遇、玉虚、五龙等六宫,复、无和二观。全山游程达60公里。

下笔之初,该日记即对太和山(武当山)地区的行政区划予以记叙,并对风物景色给予了令人爽心悦目的描,如:“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显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印象佳。从“第一山”之米芾书法写,寻紫霄宫,摩展峰,对山中异梅亦有所记载。山峰接踵而至,霞客笔下生花,至天柱峰,则尽力描摹峰高险绝。继而,对金顶之幽绝亦赞不绝口,文中还有有趣的索取梅果实情节的描写,让人倍感亲切动人。描写滴水、仙侣二岩时,已是游踪将止,但意兴之浓,不逊于前。

武当乃道教名山,霞客笔下的仙观玉宇也处处透出道教风味,对各祠、殿的描也精练纯粹。更有结尾处对杏花美景、桃雨烟柳的再现,显示出一种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明朝游黄山日记

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畴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麓。北望黄山诸峰,可掇拾取。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弥满布一溪,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初三日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即黄山温泉,又名朱砂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面汤郁然,水泡池底汩汩,气本香冽。黄贞父谓不及盘山,以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沓,即杂乱出。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曰“yào臼”,曰“yào铫”即小铁锅。宛转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为。遂返寺宿。

初四日兀坐枯坐听雪溜竟日。

初五日云甚恶,余强卧至午。挥印言慈光寺近,令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泉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撩华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磬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室,径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半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手杖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中石级为积雪所,一望如玉。蔬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yīn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岘大小成两截的山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顶短,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不意山中又有此也!松石jiāo映间,冉冉慢慢地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又作“杠”,即石桥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yīn森悚骨。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天。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天阳为前海,yīn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锌阳属徽之歙地名,yīn属宁之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