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经商十训最新章节 > 第 44 章

第 44 章 免费阅读

美国占领军控制,若贸然从事必然失败。宗一郎又从零开始,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他于是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得知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

当时jiāo通十分混乱,火车和公共汽车又少又拥挤。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虽然开动起来响声震耳,黑烟直冒,但仍然很畅销。顾客从各地蜂拥而来,产品供不应求。发动机和自行车的形状、颜色都不尽相同,用白铁皮精心做成的汽油罐,却十分精致。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产300辆机动自行车。

“吧嗒吧嗒”的月产量后来增到700辆,微型发动机不够用了,就自己开始制造。这时,一位名叫河岛喜好的专科毕业生,加入了宗一郎的事业。几十年后,就是他接替宗一郎,出任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

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困难也接着来了。不仅是资金的缺乏问题,还有技术上的困惑。“佳普”是在自行车后轮上装一个发动机的机动自行车,发动机xìng能越好,车子的耐用xìng就越差,不少人前来索赔。

真是四面楚歌,公司每天都有倒闭的危险。

最急的当然要数宗一郎了,何况问题就出在技术方面。他日夜思考如何改进发动机xìng能,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高功率发动机的汽化器。

由于经受了险些破产的痛苦磨炼,宗一郎终于站到了腾飞的起跑线上。

但是,从小就迷上了汽车的本田宗一郎,一心要生产汽车。接着,宗一郎又把全部精力从摩托车转到汽车上。在汽车F1大赛上夺冠已成为他的新奋斗目标。像摩托车一样,他想通过向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车比赛挑战,来提高技术水平。

第一次参赛,结果十分糟糕。宗一郎并不气馁,他分析出不是发动机不好,而是经验不足。他鼓励大家说:“九十九次失败后必将在最后一次取得丰硕成果。”

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成功的旅途中,难免有杂草和荆棘,时时牵绊着你,让你不得不放慢前进的脚步。当你确知自己在做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时,你或许要与周遭的狂风搏斗,却不至于有被吹垮的顾虑。因为在灵魂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柔声呼唤着你的名字,鼓励你向前行,不退缩。

做那只逆风飞扬的风筝,风势愈强,飞得愈高。永远不改初衷,永远朝向阳光,永远微笑在蔚蓝的天空下。

□不讲道理的创新

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无法用逻辑证明的,因为以前没有先例。正是不拘常理地挑战极限,真正的创新才能够诞生。

管理学者何继江曾经介绍过一个索尼公司创新的案例,很引人深思。索尼公司发明的随身听曾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消费品发明之一,在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之后,索尼公司决定继续进行便携式随身听的研究,把随身听缩到更小,当时由索尼公司的副总裁高条静雄负责这项工作。他向研发部门提出的目标是把随身听缩小到磁带盒大小。面对这一艰巨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作了许多尝试,但仍然不能达到目标,最后无奈地对高条先生说:“随身听里已经没有一点点空间了,再也没法缩小了。”

高条先生说:“我知道如果讲道理的话,我是说不过这些研究人员的,我只能采取一种不太讲理的方式来说服他们。我问他们,真的一点空间都没有了?他们说真的再没有一点点空间了。于是我就拿来一桶水,对他们说,我把随身听放到水桶里,如果没有气泡冒出来,说明确实没有任何空间了,但如果有气泡出来,说明里面还有空间。当然,肯定有气泡冒出来,于是这些研究人员只好承认里面还有空间,不得不再绞尽脑汁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了像磁带盒一样大小的随身听。”

高条先生这种不讲理的创新方式对企业领导者有很多有益的启发:

首先,勇于否定自己。

很多人,尤其是发明者,往往都非常钟爱自己的作品,不愿意改动它,也不许别人改进它。发明T型车的美国汽车大王老福特就不许研发人员对T型车进行改造和创新,哪怕是把车的黑颜色改成其他颜色,老福特还曾经把研发人员偷偷研造的新车亲手砸烂。

新上任的总裁往往会把上一任的很多经营思路和管理方法推倒重来,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却绝不许部属修改和创新。高条先生作为随身听的研制者,推倒自己过去的成绩,又提出了更新的研制目标,这种否定自己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创新需要否定自己,否则,创新者将成为下一次创新的障碍。

第二,像外行那样思考,像内行那样行动。

高条先生为什么要设计像磁带盒大小的随身听,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这样的随身听可以放在衬衣口袋里,可以满足外行者的消费需求。

消费者永远不可能像企业那样真正了解产品的技术核心,但作为消费者,他们所期望的是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的出发点一定是简单而直接的,对于企业的技术和现实而言,有时候这种要求甚至是“不讲理”的。

然而,企业如果要创新,在考虑产品研发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像外行的消费者那样简单地思考问题,当然,这也包括服务流程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

很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项产品或某件事打电话到企业去询问,结果电话从行政部转到客户服务部,又转到销售部、技术支持部,电话转了一圈,最后还是没有人真正解决问题。有时候,企业的订单就这样眼睁睁地跑掉了,却无人负责。

为什么组织内互相扯皮,无法迅速响应消费者呢?每一位老总都可以为现在的组织设计说出千万条理由,但作为企业的顾客,只有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现实的,就是我有事要和你们联系,但你们没有人解决问题。如果一个组织不能灵活地对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进行回应,那么不论它的组织设计是否是由权威的管理专家设计的,在市场面前都是苍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