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 经商十训最新章节 > 第 10 章

第 10 章 免费阅读

福特公司失去了它往日的生机和凝聚力,丧失了开拓进取的能力,尤其可笑的是,在19年的时间里,它只向市场提供一个车型,老福特本人所钟爱的黑色的T型车。

结果,到了1945年福特二世接手的时候,福特公司每月亏损已达900多万美元。

正如一个董事所描述的:“当时公司摇摇yù坠,濒于破产。”公司管理则一团混乱,甚至没有账册,没有结算制度,在工资单上甚至还有些已经死亡的员工的名字。

老福特的发家,没有库兹涅茨为代表的公司员工的奋力拼搏,没有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管理精英的出谋划策,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而福特公司的衰落,同样的,没有库兹涅茨这班人才的流失,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老福特能一如既往地执行他重视人才、依赖人才的政策的话,通用汽车公司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重新超越福特公司。但是,正是由于老福特晚年的不明智,自毁了长城,而通用汽车公司却在其总裁斯隆的英明领导下,采用分权制,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xìng,形成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的管理体制,终于在1928年超过了福特公司,跃居世界首位。不仅通用,甚至克莱斯勒公司也把福特甩在了后边。

福特一世得人才兴,失人才败。

令人奇怪的是,福特家族似乎具有这种先扬后抑的传统,福特二世走过的道路与老福特竟然出奇地相似。

福特二世接管公司之后,不惜高价,聘请了号称“神童”、“蓝血十杰”的“桑顿小组”--二战时期美国空军的后勤管理小组(其中包括后来出任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福特二世还任用原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欧内斯特布里奇负责福特公司的工作。

布里奇精于成本分析,福特二世甚至不惜答应给他股票特权以求从通用汽车公司挖走布里奇。而且,布里奇又给福特公司带来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威廉戈塞特、路易斯克鲁索、DS哈德和哈罗德扬格lún。

这些人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公司重新焕发了生机,利润连年上升,并推出了一种外形美观、价格合理、cāo作方便、适用广泛的“野马”轿车,创下了福特新车首年销售量的最高记录,把“福特王国”又一次推向了事业的高峰。

正是在“野马”车的开发、销售过程中,新星艾柯卡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然而后来福特二世也走上了老子的错误道路,他不仅专断拒谏,甚至忌贤妒能,布里奇、麦克纳马拉等人都被迫离开了福特公司。他又以突然袭击的手段连连解雇了艾柯卡等3位经理(这才演出了艾柯卡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的一幕),最终整个公司人心浮动,人才外流,福特公司再次陷入困境。

面对大江东去的败局,福特二世不得不辞掉了公司董事长职务,结束了福特家族77年的统治。

可以说,整个一部福特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得人才兴、失人才败的活教材。

福特公司两次兴盛,缘自启用能人;福特公司两次衰落,是因为排挤人才。

同一个公司,在同一任董事长任期之内,竟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先用人,再赶人,至今看来,仍是令人啼笑皆非。

第二章 决策能力训练

--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正确决策是企业的命脉

美国著名决策大师赫伯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20世纪初,出任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总裁的维尔先生,是美国企业历史上一位不为人所熟知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最有效率的决策人。他在担任贝尔公司总裁的近20年中,非常正确地做出了四项重大决策,从而使该公司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具规模、成长最快的民营企业。

从一开始,维尔就十分清楚这一点:一个电话公司要想保持其民营形态,自主经营,就必须具有一个突出并且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维尔有了第一个重要观念:贝尔公司虽是民营企业,但应比任何政府机构都更加关注社会大众的利益,而且要更为积极。为此,他做出了第一个正确决策:

贝尔电话公司必须预测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并满足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不久,维尔又提出“本公司以服务为目的”的口号。这一口号在20世纪初很难为人接受。但是,维尔却没有止步于此,他看出了企业应有一项判断管理者及其作业的尺度,用以衡量服务的程度,而不是衡量盈利的绩效。也就是说,服务的成果应被定为是管理者的责任。公司高层的职责在于组织及调度财源,力求使公司能提供最佳的服务,并能获得适当的收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